会展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会展资讯 > 2010生物化工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
2010生物化工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
  • www.chemmade.com
  • 2010-07-02 09:36:41
  •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工新型材料》编辑部

        支持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江南大学

        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生物化工行业委员会

        会议背景:

        生物化工材料是当前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以生物催化技术为核心,与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相结合制备的化工材料,以医用高分子及其制品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及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制备的化工材料。

        生物催化技术是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大规模地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材料等产品,是人类由化石(碳氢化合物)经济向生物(碳水化合物)经济过渡的必要工具,也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

        “2010生物化工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将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企业家、工程师及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官员对上述内容进行广泛地研讨,进一步理清当前我国生物化工材料研发及生产的现状,发展的前景与未来的方向,以便更好地应对生物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推动我国生物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届时,研讨会专家组将推荐一批符合低碳经济,具有开发前景的优秀项目给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国家的财政支持。同时,我们将支持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会议主题:

    •     低碳经济与生物产业

        欧阳平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生物催化与生物化工新材料

        于希椿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     工业生物技术及过程优化

        谭天伟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开发

        郭宝华清华大学教授

    •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池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     生物高分子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开发现状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陈国强清华大学博士,教授

    •     我国生物法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

        严瑞瑄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

    •     生物基工程弹性体

        张立群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我国(生物)降解塑料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许国志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所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     生物质基降解塑料PBS

        季君晖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

    •     生物法制乙烯开发现状及其技术经济前景分析

        黄和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科技处处长

    •     可降解性高吸水性树脂产业化开发与应用

        崔英德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生物法合成长碳二元酸及新型工程塑料(PA1212) 言人待定
    •     生物法制丙烯酸及丙烯酸酯技术进展发言人待定
    •     生物法制备1,3-丙二醇及其聚酯纤维(PTT)产业化 发言人待定   

     收费标准

    参会人数 1 银行汇款:   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开户行:工行北京化信支行   号:0200 2282 1902 0180 864 汇款时请注明:生物化工会议
    81前缴费 (以汇款凭证为准) 2000
    之后及现场缴费 2200
    (会务费含会议费、资料费、会议期间餐费、礼品等,住宿费自理)。

    优惠活动:8月1日前报名并缴费的企业可获赠此会议会刊整版黑白广告一版,或在会刊免费发表论文1篇(两者选其一 )(论文内容须经主办方审核合格后即可刊登)
     

        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莉 朱小龙  耿子岩 寇艳娜

        电话:010-64426510 64433561

        传真:010-64440377

        邮箱:lilyli@cheminfo.gov.cn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