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待改革开放40年石油和化工业的发展成就,我们可以见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挺起民族的脊梁,石化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点越发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谓民族脊梁,一曰发展的综合实力,二曰民族的精气神。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石化业先后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令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发展起新中国的基础化工产业体系,实现自主生产化肥、“三酸两碱”等大宗原料和民生物资;孕育了“铁人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改革开放后的40年,更是石化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助力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大发展的时期。
衣食住行一直是13亿多中国人最大的刚需。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石化业为中国人民吃饱穿暖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后的40年,石化业为中国人民吃好、穿美、安居、便捷出行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在“食”上,粮食安全的内涵在不断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发展起世界规模最大的基础化肥产能,还发展了缓控释肥、水溶肥、硝基肥、腐植酸肥、中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同时拓展了农技推广、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化服务,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也为农产品种类更多、品质更高提供了助力支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药年产量仅有53万吨,品种较少且以高毒农药为主。经过40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能生产500多种原药、几十种剂型,且环境友好型农药成为主流。
在“衣”上,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解决老百姓穿衣问题主要依靠发展棉麻纺织工业。改革开放后,化纤工业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的确良”在国内风靡一时,而其幕后功臣就是涤纶纤维。为发展人造纤维工业,40年来,国内PTA工业从零起步,最高达到近5000万吨年产能,并藉此发展了品类丰富的涤纶长丝、涤纶短纤产品。染料工业也从最初的老几样,发展成包括活性染料、硫化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等在内的众多品类,并加快向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
在“住”上,40年来,品种日益丰富的塑料管材、家具家装涂料、化学保温材料、粘合材料等应运而生、不断迭代,为中国民众的健康舒适生活加油助力。以家具家装涂料为例,改革开放之初,油性涂料一统天下。到如今,全水溶、零甲醛、低VOCs排放等彰显绿色健康理念的新型涂料已经成为发展主流。 在“行”上,随着中国汽车的普及和不断升级发展,以及飞机、高铁等多种出行方式的兴起,化学工业不断强化配套支持,推出更多新型轮胎、内饰材料、减震橡塑材料、轻量化材料、新型涂料、锂动力电池材料、尾气净化材料等产品,为速度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国盛事不断,重大工程接连落地,百年奥运、百年世博成功举办,航空航天军工事业蓬勃发展,“天河”“神威·太湖之光”超算领世界之先,“复兴号”创造中国速度,“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惊艳世界,“雪龙”“蛟龙”引领走向深蓝,无人机和智能机器人产业横空出世……所有这一切,石化业抑或是元勋、抑或是幕后英雄。
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石化业率先在世界上开创了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目前仅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的年产能就接近3000万吨,整个现代煤化工产值超过1万亿元,为我国能源多元化屡建奇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先锋力量;为满足相关制造业升级的配套需要,石化业发展了新材料、新能源、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工等产业分支,但有所需、使命必达;顺应生态环保和“美丽中国”建设,石化业不仅加快了自身的能力建设,还创造性地衍生出了污水处理膜、脱硫脱硝剂、土壤调理修复剂等新兴产业,助力民生事业发展。
不待扬鞭自奋蹄,40载报效家国不止息,石化业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同时也用业绩证明——石油和化工,堪当挺起民族脊梁之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