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已经连续几年徘徊在低谷的化工企业能否开好局、起好步,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每个化企员工的切身利益。
作为普通员工,如何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最简洁有效的途径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笔者以为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精心调整装置设备,让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保持最良好的生产效率,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二是千方百计调整产品结构,多生产高附加值畅销的产品,少产或者停产低附加值滞销的产品;三是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多研制开发市场对路需求高的新产品,有效提升各种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各种产品的更新换代,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节流,同样可以从3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努力做到花最少的钱采购到性价比最优的原料。如今早已是买方市场,要做到这些虽然有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二是想方设法在节能方面下功夫。任何一家企业在节能方面都有潜力可挖。比如沧州炼化通过切削全厂所有机泵的叶片,彻底杜绝了机泵负荷过剩的“大马拉小车”现象,电能节约了20%;利用国家波峰波谷的用电政策,将原来在上午高峰用电时刻的作业项目,调整到深夜进行,每千瓦时电可以节省0.35元,1个月就是几十万元。三是将降低材料消耗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从一滴水、一颗螺栓、一团棉纱、一张纸入手,发扬“干毛巾也要拧出两滴水”的精神,最大限度地降低支出,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如今,不少化企处境艰难。困境危局面前,每个普通员工都要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用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成绩,拓展出企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