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五项重点任务中,包括一项“补短板”。同时会议对“结构性改革”着墨颇多,凸显改革对于破局闯关的关键性作用。以改革的思路和手段补齐短板,以补短板的成效推动改革,相辅相成,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应有之义。
短板也就是薄弱环节,是制约石化行业由大到强闯关的瓶颈因素。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我国石化行业突飞猛进,但也正是在这段时期,由于持续沿袭重资源要素投入、轻内涵式增长,重短期和片面效益、轻长期和综合效益的发展模式,行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积累叠加,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由大到强跨越升级的强大阻力。它们犹如木桶上的一块块短板,如不及时补齐,木桶中的水位便很难再上升,行业就很难再发展进步。
目前来看,制约石化行业跨越升级的短板,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技术装备还不够先进,普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如发达国家的企业,高精尖的产品又生产不出来,这就好比始终受夹板气;二是管理还不够现代化、人员还不够职业化,没有国际一流的价值理念、管理规范和人才队伍,很难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体系;三是节能减排和安全环保欠账太多,致使社会形象严重受损,后期“补亏”压力极大。此外,企业和行业的综合成本太高,高杠杆导致的债务负担太重,企业改造升级、搬迁腾退、园区集聚等面临诸多制约,都是阻碍行业发展的短板。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需要更大力度的自主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养,需要实打实的投入,更需要思想的激荡和价值观的升华;还清安全环保的欠账,重塑行业该有的形象和尊严,需要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补齐这些短板,毫无疑问需要多方合力出击,在政府层面叫结构性改革,在协会组织层面叫集智聚力攻关,在企业层面叫创新与变革。三方合力,优化环境、规范行业、强健筋骨,则短板补齐,关口能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反复强调,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今年横空出世,给产业经济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在当前产能过剩压力严峻的形势下,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用供给创造需求,用供给开拓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议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拓展发展新动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素养和技能。这些改革措施直指各行各业面临的“痛点”,将为石化等行业补齐自身的短板营造最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行业组织层面,围绕补短板的集智聚力攻关已开展了多年,且成效卓显。围绕各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论证,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围绕各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集中攻关;成立产业发展基金,普惠全行业发展进步;开展行业自律,规范和净化市场环境;发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责任关怀宣言,高擎起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大旗。这些举措,何尝不有助于全行业的补短板工程呢。
在企业层面,创新与变革从未停止过脚步,在当前补短板的攻坚阶段,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需要众多国有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安全环保水平,考验企业的勇气和智慧;解决技术改造、搬迁入园、产能淘汰、人员安置等现实难题,呼唤企业决策者的苦心和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