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十三五”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笔者理解,未来的小康也一定是绿色的小康,具体到“吃”的方面,包括蔬菜等在内的各类食品应该是绿色和安全的。然而,老百姓要真正过上绿色生活,还需要包括化肥、农药等农化企业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
农化企业在“绿色生活”中要有更多担当。时下,一些人把蔬菜等农作物的“污染”归罪于化肥、农药等农化企业,这显然有失公道,但也给农化企业提了个醒。一是农化企业一定要加快转型,尤其是农药企业应加速淘汰传统的高毒农药产品,转型生产低毒乃至无毒的有机产品。二是农化企业要加强对产品售后服务的指导,化肥、农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在为农户提供产品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现场指导等各种形式,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化产品,尽量减少对农产品的污染,把好蔬菜等农产品绿色环保的第一道关口。
种植户等农化产品的消费者也需加强行业自律。毋庸讳言,一些农产品残留物超标,与使用者的误用滥用不无关系。少数使用者为达到农产品高产、高效的目的,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不按产品说明书施用,有意过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涉化产品,使用一些不该使用的化学添加剂,使农产品人为遭受污染。这种只顾眼前、涸泽而渔的行为,在伤害广大农产品消费者的同时,也使农产品声誉受损,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因此出现滞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伤害的是整个产业。
政府须加强涉农产品监管,严把质量关口。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和全体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天大的事,政府监管责任重大。不可否认,近年来各级政府一再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检测标准越来越高、执法力度越来越大,但现实却与群众要求的“绿色生活”期望有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还须进一步加强监管,在农产品的各个环节上把好关。涉及到农化产品上,政府也应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避免农化产品的误用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