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两次爆炸,震天动地,触目惊心。习总书记三天内两次作出批示,李克强总理亲赴救灾现场,国务院下发安全专项整治紧急通知……于是乎,近两个月来,各地各行业落实中央部署,层层展开安全隐患排查,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举国上下安全检查,隐患整治,搞得风风火火,轰轰烈烈;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检查组,进行了现场安全检查,发表了整改意见……
然而,我不由得又担心起来——过些日子,这些血的教训是否又会被人们遗忘,我们是否还要在经历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后,继续不断重复这种运动式的检查和整治?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呢?
安全生产不能做表面文章,而应该成为企业全员的共同责任和主动担当。
在检查中,我们总会看到,安全警句、安全制度挂满现场的墙壁;安全培训和安全演练看起来扎扎实实,声势浩大。可为什么如此“重视”安全,重大安全事故仍频频发生呢?面对增长、面对效益,我想,我们有时可能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了速度上、成本上,而一些形式化的管理衍生了人祸的隐患,责任的缺失。我们更多地把安全的重要性挂在了嘴上,把安全的管理寄托于行政化的命令和运动式的检查上。安全禁令执行不严,安全生产监管不力,导致了管理的无序和本质安全的缺失。于是,塌方泥石流,空气水源污染,电梯屡屡伤人……每一次事故都是隐患积累后的必然结果,每一次教训都成为对漠视安全行为的最严厉惩处。
兴化集团是全国硝酸铵生产基地之一。身为公司董事长,30余年危化企业的工作经历,让我时时感到重任在肩、如履薄冰,并深感安全犹如生命中的空气和阳光,与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现代社会的文明,体现在对生命的敬畏上。如果不能安全发展,群众如何安居乐业?社会如何安稳和谐?
而安全生产归根结底要靠本质安全和自觉安全来实现,如果仅靠行政命令和监督检查必然是“按下葫芦又起瓢”。只有秉承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科学的态度,通过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