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支持集体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显然,此举对丰富各种社会资本融合方式,对进一步拓展不同所有制经济合作空间,特别是对拓宽企业资产重组渠道大有裨益。
然而,在看到新政对产业转型升级、合理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行业功效等方面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更应当赋予资产重组新的时代内涵,切忌穿新鞋走老路,继续热衷打造“大拼盘”的陈旧模式。笔者以为,资产重组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弱化政府的指令性行为。按说,但凡资产重组,是合作方之间资源要素产生交集的自然需求,是互相吸引、互为所用的结果,是一种自发自愿的市场重配资源行为。因此,企业间资产重组,政府的作用应当是出台行政指导性意见,规范各种运作方式和措施;可进行干预指导,但不能干涉结果。如果政府强势下达指令性任务,则难免要融入过多行政干涉成分,自然会忽略或弱化市场因素,影响各种资本和生产要素的合理聚集。正如“拉郎配”难以成就长久的婚姻。同理,资产重组的越界包办也难如人意。
二是要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针,注重技术含量和产业提挡升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资产重组的根本目的并非为了扩大简单再生产,也不是为单纯增强某一方既有的品牌或规模优势,而是为了集合各方资本、技术、产品等优势,打造一个综合竞争力更强的全新经济体。然而,人们司空见惯的资产重组,基本都是一个稍强稍大的集团去收购那些劣势企业。显然,这种结果是整体技术水准并未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也没有得到提高,反而重组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和拖累,削弱整体运行机能。实际上,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混合经济的今天,构建新的经济体时,合作方一定要拿出各自最具竞争力的的核心资产或优质生产要素,并避开市场一般竞争,瞄准国内外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使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具备驰骋国内外市场的强大能力。
三是切忌以落后产能为合作标的,拼凑新的混合经济体。资产重组绝非是合作方简单机械地搞出个空泛的“大拼盘”,一味扩张规模。实际上,以落后产能拼凑的大型企业竞争力很弱,即便被冠以“世界500强”的光环也于事无补。实际上,开展混合经济及实施资产重组,理应是淘汰落后的过程,是产业重新调整与布局过程。当前,化工行业产能普遍过剩,并遭遇着外贸萎靡、内需不振、融资不畅的多重压力。此背景下,市场并不希望过剩产能高负荷运转,更忌讳资产重组企业参与同质竞争。显然,落后的东西组合起来还是落后,这有违发展混合经济的初衷。
因此,国企发展混合经济必须实现对传统资产重组的颠覆与创新,激发进取、淘汰落后、促进内生增长,促进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不同社会资本之间实现最佳要素组合,才能产生巨大的嬗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