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中国石油安全模式呈现新常态
评论:中国石油安全模式呈现新常态
  • www.chemmade.com
  • 2015-04-08 14:19:55
  • 中国化工报
  •     由于油价跌入低位,央企大举采购原油的话题不绝于耳。当前,以中国为首的石油需求市场经济增速减缓,替代能源发展跃跃欲试,原油供应短缺的思维渐行渐远。中央和地方对于原油战略储备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总体来看,中国石油安全模式正在由战略储备基地思维转向维护运输通道安全的大国关系思维,原油战略储备规划可能逐渐淡出,以商业储备为主流的投资将更趋市场化。中国石油安全模式呈现新常态。
        
        首先,从中央层面上来看,石油安全保障正在尝试更灵活务实的新模式,从原先的战储基地思维转向更宏观的通道安全、大国关系的新思维。截至目前,中国已形成中俄、中哈、中缅以及海上的四大原油运输通道,未来“一带一路”的国际能源合作战略也将为石油安全提供保障。
        
        其次,地方政府渐渐意识到,原油战略储备项目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有限,国家战略和地方利益之间缺乏很好的契合点。而对央企来说,国家层面可能只提供一定比例的储运补贴,央企承担的社会责任大于商业利益,也缺乏完善的资金运作体系。相比当年地方政府大力争抢战储项目选址,现在地方政府和央企对原油战略储备项目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再次,石油安全体系也着眼于配套市场化的商业储备概念,吸引企业参与。除对炼油企业设立一定的指导性运行储备要求外,在第三方仓储的市场化方面,我国也正在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仓储以及未来的贸易开放机会。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被“打回原形”,刺激了全球和亚太地区不少国际贸易商的库存意愿和无风险套利需求,沿海商业储备库变得炙手可热。
        
        今年三季度,位于海南洋浦的国投孚宝132万立方米商业储备库有望投运,同样位于洋浦的华信洋浦180万立方米商储项目也有望在年底投运。随着未来更多商业储备设施的建成,原油商储运营模式和周转收益前景将有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 文章关键词: 石油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