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甲醇燃料春天将至?
评论:甲醇燃料春天将至?
  • www.chemmade.com
  • 2015-03-17 09:16:38
  • 中国化工报
  •     工信部近日发布《2015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在推进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提出深化甲醇汽车试点,如推进甲醇汽车车型公告,加强技术数据采集和评价,制定甲醇汽车加注体系建设规范等。从政策角度来看,这无疑给甲醇燃料汽车产业释放了积极信号,但综合考虑,其发展依旧路漫漫,并非马上迎来春天。
        
        其一,规模用量有限。虽然目前全国已建成投运的甲醇燃料生产中心产能达到1000万吨,然而从国内燃料的消耗量来看,这个规模还很小。甲醇汽车试点已经由“两省一市”扩大到“四省一市”,但高比例(M85~M100)燃料的车型公告内,甲醇汽车数量依然较少,甲醇燃料使用范围极其有限。目前,经过甲醇化改造的在用车总量已达16万辆之多,数量虽众,但至今没有名分。
        
        其二,产业链还没有形成技术联动。从大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燃料技术的发展本应与甲醇汽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现实情况却是,我国甲醇燃料技术比较成熟,但甲醇汽车相关技术和产品相对滞后。甲醇燃料的特性和汽车应用技术还没有实现联动。
        
        其三,政策管理与产业发展脱节。在甲醇燃料发展的几十年中,国家曾先后出台多项产业政策,但至今还缺乏产业定位政策,甲醇燃料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政策管理与产业发展严重脱节。比如,对甲醇汽油至今仍征收消费税,与同属替代产品的燃料乙醇所享有的政策待遇存在巨大差异,若同按单价6.05元/升计算,甲醇汽油中甲醇部分的流转环节税负占44.46%,乙醇汽油中乙醇部分的流转环节税负仅占1.82%。由于油价下跌、消费税上调,甲醇汽油的经济优势受到严重冲击。
        
        其四,终端建设滞后。醇醚燃料行业有“得终端者得市场,终端通则一通百通”的说法。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车产业链大,但加注站终端建设缓慢。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推广上规模就是一句空话。目前,甲醇燃料企业已将终端作为重中之重,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巨头展开合作。
        
        可喜的是,目前《车用甲醇汽油添加剂》标准已进入审批程序,《甲醇汽油中甲醇含量的检测方法》也已完成所有程序即将发布。作为甲醇汽车试点省份,陕西省甲醇汽车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今年年初,陕西省宝鸡市扩大试点范围的100辆甲醇出租车正式启动,试点的车辆采用吉利汽车公司研发的英伦SC7甲醇(M100)轿车,由吉利集团成立专门的出租车公司进行运营管理,甲醇燃料由陕西延长中立公司供应。
        
        但不管怎么说,甲醇燃料争议至今仍然存在,市场化之路肯定不会是一条平坦大道。随着甲醇汽车试点不断扩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加注体系建设不断规范,市场选择日益加快,相信甲醇汽车的春天不会太远。
  • 文章关键词: 甲醇燃料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