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补仓战略石油储备正当时
评论:补仓战略石油储备正当时
  • www.chemmade.com
  • 2014-09-25 14:02:46
  • 中国化工报
  •     近期,国际原油需求疲软,价格持续下跌,中国补仓战略石油储备迎来了窗口期。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是一项国际通行的应对石油供应紧急情况的机制,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对于政府而言,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体系在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平抑国际原油价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石油是一种特殊的大宗商品,除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外,还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因此,国际原油价格除了受供需基本面的因素影响外,地缘政治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容易引起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一旦这种情形发生,战略石油储备就能发挥无可替代的逆周期调控工具,平缓油价波动,减小对市场的冲击。
       
        美国是运用战略石油储备最为成功的国家。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决策管理体系。美国充足的石油储备库容和较为完善的决策体系,使其战略石油储备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发挥了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比如,1994~1997年美国一直没有进行石油储备补仓,而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国际原油价格从25美元/桶下降到11美元/桶时,美国启动了尘封多年的补仓行动。事实表明,美国这次战略石油储备的释放和补仓时机把握得很好,非常成功地完成了一次“高抛低吸”操作。
       
        从1996年起,我国就已经成为石油和多种大宗石化产品净进口国。目前,我国的石油和石化产品进口量已占全部需求量的1/3。我国于本世纪初启动战略原油储备,截至2013年底,全国储备能力已达到1.41亿桶。随着后期国内新建或扩建炼油项目的投产,国内原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原油进口攀升可能将常态化。因此,利用当前油价下跌的有利时机,补仓战略石油储备就显得很有必要。
       
        截至9月23日,布伦特原油11月合约价格跌至96.97美元/桶,美国WTI原油期价下跌到90.87美元/桶,均创下近一年多来的新低,也处于近四年来的低位。造成这种走势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原油市场供应风险下降,需求疲弱。综合多种因素,国际油价从中短期来看弱势难改,在11月取暖油需求旺季到来之前,很难得到提振。
       
        在当前低油价的情况下,大量买进原油现货以补充战略石油储备或进行无风险套利是一种较好的策略。在期货市场近月贴水的情况下,尤其是近远价差超过储存成本的时候,现货商囤油即可实现期现上的无风险套利。另有消息称,中国国际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最近已预定全球最大的超级油轮用于海上原油储存,计划从欧洲装运低价石油用作商业储备,该公司还大量买入了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船货。可见,机会来临,国内有眼光的市场参与者已经开始行动。
  • 文章关键词: 战略石油储备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