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政策法规 > 成品油机制调整迫在眉睫调价间隔有望缩短
成品油机制调整迫在眉睫调价间隔有望缩短
  • www.chemmade.com
  • 2009-12-23 10:52:37
  •     发改委能源所专家表示,定价机制本来就是在不断完善中

        年终岁尾,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也施行了近一年。针对这一年新机制存在的问题,近日有专家建议对成品油低价机制进行调整,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缩短调价间隔。

        22日中石化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对成品油机制是否调整没有听说”。

        但市场传言已经足够中石化股价疯狂一把了。上周一中石化大涨8.39%,达到四个月来的高点。昨天在上证下跌2.32%的情况下,中石化仍微涨0.88%,收于12.98元,并且逼近中石油13.06元的价格。

        现机制两边不讨好

        今年元旦开始实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而决定我国目前成品油价格的变量主要包括:原油成本、加工成本、炼油利润、22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区间以及国内宏观经济情况。

        新机制实行一年来,国内成品油经历8次调价,其中5次上调、3次下调。平均一个半月调整一次。新机制使得中石油、中石化告别政策性亏损,炼油板块盈利达到史上最好业绩。

        但与此同时由于调价的时间幅度可以预测,屯油投机、囤积居奇或大打价格战现象屡屡出现,损害了炼油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同时考虑市场承受能力,有时调整的幅度和速度并不到位,这也使得中石油、中石油等企业利益难以保证。

        而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不满意,总觉得这种滞后的调价不明不白,明明国际油价在跌,国内油价却在上调,人们感觉上调幅度和次数总是多于下调的。

        针对这些问题,市场寄望于明年可以修改该机制,一时间价格办法将调整的消息弥漫开来。

        厦门大学石油专家林伯强表示,这个说法只是专家提出的建议,目前还没有得到发改委认可,但他个人赞同这个建议,他认为将成品油调价间隔调整到两周比较合适,虽然国际上每天都调的市场定价我们做不到,但两周还是比较合理的。

        林伯强认为,调价间隔缩短后投机也不那么容易了,对炼油企业和用油消费者都是好事。“对市场有好处的事,就对大家有好处”,林伯强表示。

        发改委:机制不会很快修改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专家昨天表示,定价机制本来就是在不断完善中,缩短时间也有可能,但不会很快推出。

        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则表示,定价机制一方面应该更透明,将石油巨头的利润率写出来,一方面可以只定一个涨跌幅度,时间不一定再需要规定,“22天的时间可以取消”。

        对于此前市场风传的“炼油利润将改为200元”的说法,分析人士认为不太可能:定价机制不可能给予一个行业板块旱涝保收的具体盈利值,特别是在原油价格可能波幅较大的情况下。从过往经验看,有关部门可能更倾向于采取压缩炼油利润而后给予补贴的方式稳定终端价格。

        根据中石化2009年三季报,今年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大幅下滑,同时国内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使得公司炼油业务的经营环境大为改善。尽管三季度以来,国际油价开始反弹,但是由于2008年三季度国际油价尚处于高位,中石化的炼油成本依然出现了大幅下滑。

        据中国石化协会公布最新分析报告显示,11月,我国原油加工量和增速均创年内新高,国内需求正逐步扩大,成品油销售快速增长,11月份国内成品油销量同比增长22.1%,比上月加快5.3个百分点。

        其中,汽油和柴油销售量同比增速都在两位数。到11月末我国成品油库存同比减少4.5%,前三季度金融危机造成的库存积压基本消化完毕。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