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利下的油品走私 缘何屡禁不绝?
香港“红油”,台湾“蓝油”,以及来自东南亚的“白油”,沿着我国大陆漫长的海岸线偷偷潜入。
一场悬念紧张犹如好莱坞大片的海关缉私角逐,在2014年7月4日宣布了审判结果。
“红白蓝”私入江湖
缉私焦点是一艘名叫“融海6号”的散货船。宁波海关发现,这艘船频繁往来于浙东沿海一带。原来,它的货舱已经被改装成油舱,还设置了暗舱和夹层等,摇身一变成了油轮。仅从外表看,根本无法看出这是一条具有千吨运载能力的走私油船。
在犯罪嫌疑人陈某看来,购买“融海6号”这艘200万元的小型货船,再花200多万元改装成走私专用船,绝对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果然,开始偷运成品油后,短短4个月时间,他们偷运的成品油案值就达到两亿元。不过,为此,他也付出了无期徒刑的惨重代价。
事实上,像陈某这样将走私成品油作为发家捷径的人还有不少。
成品油走私的巅峰时期,是在“厦门远华案”期间。1996—1998年三年间,他们共走私进口成品油450多万吨,是整个厦门关区同时期正常报关进口量的一倍多,几乎每三天就有一艘万吨级的走私油轮进入厦门港卸油。这450万吨走私油占据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三分之一,极大地撼动了成品油市场。当时正值低油价和金融危机,几方面因素作用下,石油石化企业陷入困境,情况非常严重。正因为此,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参加“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反映了对这个问题的极度重视。
外逃的赖昌星已经回国接受审判,然而沿海的走私油并没有销声匿迹。不得不承认,现今我国成品油的走私方式、来源、工具、区域等有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海关在打击成品油走私问题上所面临的局面比以往更为复杂。
红油蓝油和白油
通过对近十年来公开报道的成品油走私案件统计发现,近几年海关缉私部门查处的成品油走私案,涉及的沿海水域十分宽广。
广西省,地处祖国边陲,陆地边界线1020公里,有8个县与越南接壤,海岸线有1595公里,仅防城港一座城市所辖的海岸线就有500多公里。复杂的形势让中越边境的北仑河流域、北部湾的广西海域,成为走私者的主要活动区域。
广东省的粤西、粤东和珠江口历来是走私的重点区域,其中以惠东、陆丰和雷州三个城市为代表。据广东海关提供的数据,仅2014年1至5月份,就查获近1万吨走私油。
福建省走私、贩私活动比较突出的区域,有南部闽粤交界海域、北部闽浙交界海域、中部的湄洲湾和围头湾海域,而地处湄洲湾和围头湾之间的石狮、惠安县则是走私的“重灾区”。近3年来,福州海关共查获海上成品油走私案22起,查扣成品油3312.45吨,涉案金额约2648.4万元。
那么,走私油的来源是哪里呢?
“目前,我国大陆成品油走私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借助地缘优势,从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越南进入沿海沿边地区的‘红油’、‘蓝油’和越南柴油。二是通过国际贸易从东南亚成品油市场上获得的成品油,其中以新加坡最甚。三是诸多国际运输公司的往返油轮利用在我国港口停泊的机会提供部分成品油。”供职于某成品油企业经营管理处的叶浩(化名)说。
叶浩1998年开始专门配合当地海关打击走私油活动。在他看来,正是这三种成品油的源头决定了我国成品油走私的热点水域。
广东成品油走私历来以“红油”为主。“红油”是香港地区专用的添加红色染色剂的免税柴油。其走私工具主要是港澳流动渔船。
台湾海峡中线东侧水域和闽粤交界水域,则是台湾“蓝油”的天下。“蓝油”是台湾补贴的渔业用油,由于当地石油公司在油中注入了蓝色的添加剂,所以俗称“蓝油”。
北部湾中越交界水域走私的成品油,主要是来自越南的柴油。由于中国与越南还有领土接壤,这个地区的成品油走私还延伸到了陆路。
中国香港的“红油”和中国台湾的“蓝油”,以及越南柴油虽然都能借助地缘优势迅速被油贩子偷运入境,但是每次的数量不是很多,且因加了添加剂容易被海关查处,因此现在走私分子主要走私来自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的“白油”。境外走私分子在公海停泊几千吨级的大型油轮,再由小型船只过驳上岸。走私白油执法部门较难甄别,不仅降低了走私分子被查获的风险,而且直接进入了社会油站,加快了走私油的周转。
在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还存在一批披着正当贸易进口外衣的贸易公司。这些公司中很多在新加坡设有分公司或者办事处,一边从事合法贸易,一边暗箱运作成品油走私。与上述两个油源相比,油轮运输公司的往返油轮与停泊在码头的油贩里应外合卸油所提供的成品油数量是最低的。这是一种新兴的走私方式,直到最近几年才出现。
“蚂蚁搬家”的运油方式
“1998年打私风暴后,海关加强了对大、中型船舶的监管,大规模走私趋于消失,海上走私向小型化方向转化。走私集团利用化整为零的手法,组织众多小型船只走私成品油。”另一家石油公司业务部主任吴满(化名)表示。这种走私方法被缉私干警们称为“蚂蚁搬家”。
在公海,海关没有执法权。油贩子们就先用大吨位如3万吨级如的船舶将成品油运至边境的公海水域,然后由1000-5000吨级的油船分装至福建、粤东的一些油库,再通过陆地油罐车运输至惠州、深圳等地,并向江西、湖南等省份蔓延。也有一些几百吨级的小油船通过水路将油送至广东各地。
“这种走私方式,油贩子都会提前联系好买家。油一上岸就被买家运到各个城市,进行消化。”吴满说。
不足百吨级别的小船,被习惯地称之为“蚁船”。比“蚁船”大一些的千吨级走私油轮被叫作“中巴”,比“中巴”更大的万吨级油轮则被称为“大象”。走私油通过“中巴”从“大象”转驳到“蚁船”上,然后再被偷运上岸,共同构成了一条海上成品油走私的运输线。
“相比之前的大油轮一次性走私成品油,‘蚂蚁搬家’可以逃避打击。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散,一般从非设关地分散走私进口,海关被迫以‘散’对‘散’。他们以游击战、疲劳战、消耗战战术对付缉私,常常让缉私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费大力气抓回‘小蚂蚁’走私船,案值却较低,而办案程序的各个环节又不能省,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而对于‘油贩子’来说,损失的只是一艘‘小蚂蚁’。”吴满说。
这些显著的优势让“蚂蚁搬家”的手段在珠三角水域出现后,迅速蔓延至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甚至可以说长江口以南的沿海水域都被这种成品油走私方式“攻陷”。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渔船打油不打鱼、货船运油不运货”的情景。
走私油的市场
走私的成品油会被运往多个城市。以广东省为例,其是全国最大的成品油消费市场,与中国香港和台湾、越南等传统走私源头紧邻,拥有3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国内最为密集的高速公路网,是成品油走私的高发地区之一。
广东成品油走私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粤东和汕尾地区、靠近港澳的深圳和珠海等珠三角区域。尤以粤东、汕尾为甚,地缘偏远,毗邻中国台湾和香港,接连珠三角,两地海域滩涂众多,港湾码头星罗棋布,海岸线长达1100多公里,有利于成品油走私的接驳偷卸。再加上国道省道高速公路贯穿其中,海陆交通四通八达,更有利于成品油走私的转运转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广东成品油走私的活跃地区。
由于粤东、汕尾等沿海地区滩涂点众多,往往一片海域一个港湾就有多处偷卸点,加上绵长的海岸线,使得成品油走私活动呈现线长点多面广的特点。加上走私成品油接驳偷卸点容易选择,对于码头的要求非常低,只要潮水合适油管一接就可以实施偷卸接驳上岸。所以,成品油走私可以不断转移地点、变动偷卸地,上油点多且活跃。
而这些走私油的“客户”在哪里呢?叶浩介绍,走私油用户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小型生产企业、海上渔业用油、偏远加油站等。由于走私油价格低并且送货上门,生产企业又是自用,存放在自己的厂区内,外人难以察觉。
走私油的大量流入,还催生了广东省无数无牌黑油点。近几年,广东省部分地区私设油罐、加油机以及非法改装流动加油车等不规范经营行为日渐增多,非标油、调和油、走私油活跃,存在较大的安全和数质量隐患,扰乱了正常的成品油市场秩序。
叶浩的同事王双(化名)透露,之前他们加油站附近有个生猪屠宰场,屠宰场的最里面有个类似物流仓库的铁房子,打开铁房子的门,运输车再往里走就能加油,也就是俗称的黑油点。
“之前我们这个加油站一天销油13吨,自从该黑油点存在后,迅速变成了一天9吨。” 王双无奈地说。
油站的工作人员曾经以看猪买家的身份去屠宰场,被赶了出来。等他们打算再去一次的时候,那个黑油点已经不在了。“转移”的原因非常戏剧化,是因为卫生局要检查屠宰场,吓跑了这些“惊弓之鸟”。
“其实那个是固定点,还算比较好抓。广州更多的还是流动点。黑油点有没有转移看我们油站的销量就行,油站的销量一上升,肯定是附近的黑油点转移了。”王双说。
目前,广东省黑油点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流动加油船、加油车为主。主要是各港口、码头和货场(停车场)非法流动加油船(车)流动,为渔船、货船、工程船、货柜车等提供加油服务。这类黑油点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和珠海等地区,价格在5.8~6.00元/升,比市场价低0.2~0.4元/升(300~500元/吨)。二是栖身于公路边的非法加油站、修车档、货场(停车场)和士多店,直接为车辆加油。这类黑油点主要集中在汕尾和粤东等地区的国道、省道上,价格为6.1元/升左右,比市场价格低600元/吨左右。
“这些黑油点无牌无照,不仅偷税漏税,而且低价销售,造成主营正规经营单位油站销量大幅下降,政府税源流失。另外,黑油点低价格吸引广大物流运输车辆加油,但在数量上缺斤少量、质量上以次充好,增加了车辆保养维护成本,损害了物流运输企业和司机利益,不利于物流运输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广州海关缉私人员陈强(化名)说。
未来走私趋势
“只要差价摆在这儿,走私分子肯定就会想尽办法钻空子。因为海岸线很长,上岸一二个小时就可以将油抽光,执法部门不可能派这么多人在海岸线守着,等他们得到消息赶过去时人都走光了。”叶浩表示。
走私成本不高、发家致富迅速,还能上下一条龙,怪不得成品油走私屡禁不绝。迹象表明,成品油走私有从粤东、汕尾向珠江口和粤西转移的趋势,且有从南往北转移的趋势。
“别看北方离成品油走私的源头比较远,只要南方沿海各省打击得严,成品油走私肯定将向北方转移,这是规律。”辽宁省本溪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六处处长沈朝斌,多年来一直负责当地打私工作。他表示,目前成品油走私出现新动态,以前多在长江口以南发生的成品油走私活动已经出现北上趋势,现在北方的成品油走私形势也不容乐观。
沈朝斌所说并非没有依据。近年来,辽宁省的海关缉私部门在“飓风”和“国门利剑”两个打击成品油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查处了多起成品油走私案件,涉及营口、大连和丹东这三个地区。而这三个地区正好由北至南覆盖了整个辽宁沿海水域。
以本溪为例,这几年正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很多企业在转轨、倒闭或“放飞”,一些产业转移和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偏远地区的厂房。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改造,造成闲置,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用来储存走私的成品油,并伺机运往内地市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