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合作寄望新模式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以中俄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以下简称“上合峰会”)已经落幕,但俄罗斯总统普京所签署的十余项两国经贸合作协议却影响深远。“我坚信,中国经济增长不是威胁,而是能带来巨大贸易合作潜力,是我们的经济之帆。”此前再次就任俄总统的普京如是说,这一发言也预示着中俄真的开始要破解“政热经冷”的难题。然而,双方产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到底如何,又该怎样打开突破口呢?
历来能源都是中俄贸易中的重头戏,日前普京访华所签订的合约中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的议定书》(草签)、《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国际集团关于扩大电力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能源领域协议。
普京在分析中俄能源合作时称:“中俄合作项目切实改变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整个格局。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提高了能源供应来源的可靠性和多样性;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意味着向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开创了新的出口销路。”
与此同时,纷争已久的中俄天然气谈判也再次透露出利好迹象。6月6日,中石油官网发布新闻稿称,“陪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的俄罗斯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托卡列夫抵京后来到中石油公司访问。中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就开展能源合作与俄方举行了深入会谈”。
众所周知,能源始终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绕不开的焦点话题。随着两国在很多传统能源方面合作不断深入,也让陷入僵局的中俄天然气谈判更加受到外界关注,可以说,这是中俄能源合作中的重中之重。虽然普京访华未如外界预测那样签订天然气供应协议,但业界普遍预测,中俄天然气谈判或将有所突破。
“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比较明朗和乐观,因为一直以来俄罗斯缺市场,中国缺能源,双方具有较大互补性。”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教授林伯强指出。对于天然气谈判何时能取得重大进展,林伯强认为,双方在价格上面真的存在很大分歧,所以僵持的局面很难打破。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普京访华后,中俄天然气合作可能采取一种新模式解决,双方可能会考虑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合作,共同开发资源、经营市场。
但是,新的模式也刚刚开始研讨,预计中俄天然气谈判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总体来看,俄罗斯向中国输出能源的前景可期,在华份额也将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