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光伏发电或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
光伏发电或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
  • www.chemmade.com
  • 2011-12-05 10:19:14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光伏发电或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

        新兴产业、清洁能源、高利润、资本市场财富神话……曾经被无数光环笼罩,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却在今年遭遇了市场寒冬。
        
        产能过剩遭遇欧债危机,光伏行业一夜入冬
        
        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光伏产业经历过一轮波动,但由于光伏产业诸多光环带来的巨大的发展前景使光伏产品价格仍然持续大幅上涨。资料显示,2005年,每公斤多晶硅价格仅为66美元,到2007年12月,已经上涨到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光伏产品的价格也节节攀升。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光伏产业。就在这股跟风的热潮中,光伏产业很快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从当前全球光伏发电装机情况看,全球对我国光伏组件需求量为11.7GW,相对于我国30GW左右的产能来说,行业整体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状态。
       
        进入2011年,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遭遇了欧债危机。今年以来,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需求大幅萎缩导致了光伏产品价格的急速下滑。2011年初至今,多晶硅、硅片、组件、电池片价格分别下跌了约45%、52%、53%、42%。
        
        美国“双反”雪上加霜,凸显“两头在外”畸形结构
        
        今年10月19日,美国七大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对进口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超过100%”的进口关税。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分别于10月19日和11月8日予以立案。
       
        相对现在全行业利润率仅为5%左右的水平,即便只增加10%的关税,企业也无法承受。对中国企业而言,更可怕的后果还在于此案的连锁效应。继美国之后,欧盟很可能也随后发起针对中国同类产品的“双反”案。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如果“连锁效应”发生,对行业将带来更大的危机。
       
        近日,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牵头,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中国光伏企业联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美国对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双反”调查澄清事实、表明立场。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竞争优势,而非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双反”调查申请是对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出口美国现状的歪曲,而且任何最终可能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必将对中美两国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将积极应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此次美国对中国提起“双反”申诉,也提醒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两头在外”的局面,苦练内功,改变不利局面。
       
        尽管过去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变。一方面,尽管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硅原料出口国,但光伏产业所需的多晶硅产业的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他们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原料供应,中国每年仅从美国就要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等原料。另一方面,虽然今年来我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已经稳居世界头把交椅,但光伏发电的安装量却极少。
       
        原料供应没有话语权,终端市场主要在外,使得我国光伏企业长期受制于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欧美经济、政策稍有风吹草动,光伏行业就大风大浪。
        
        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平价上网不会太远
        
        显然,我国光伏行业要度过寒冬,就必须设法改善“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弥补产业链的缺陷。要改变光伏产品受进口多晶硅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大的状况,就要大力发展高水平的多晶硅原料生产能力。对产能过剩的光伏行业来说,新兴产业的美好前景何时兑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巨大的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何时能启动。
       
        长期以来,制约国内光伏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远高于常规电力。业界普遍认为,只有每千瓦时发电成本达到1元,实现平价上网,发电企业才会有盈利空间,光伏发电的市场才会打开。经过这一轮价格雪崩,目前每每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已经降到0.8美元左右。按照目前美国和意大利的电价水平,不需要政府补贴就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
       
        光伏行业的发展,初期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补贴,但从长远看,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靠市场价格推动,不能总靠政策。不断提高产业成熟度,不断降低产品成本进而降低发电成本,才能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实现“1元1度电”,将是光伏产业良性发展的开始。
       
        “经过这一轮暴跌,企业的心态平和了不少。我认为光伏产业从此就将进入低成本竞争的时代。”专家表示,“我们所有研究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核心都是围绕提高转化率、降低成本,为春天到来做好准备。”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