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可再生能源占比正逐渐增加
可再生能源占比正逐渐增加
  • www.chemmade.com
  • 2024-04-11 10:01:01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近日,世界首套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一次并网成功,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等多项世界纪录。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电网的调峰能力,同时促进电网消纳更多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每天可蓄能8小时、释能5小时,全年储气量达19亿标准立方米,发电约5亿千瓦时。

      储能指的是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类似于一个大型“充电宝”。储能分为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传统储能的主要代表是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是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空气抽取压缩,并将其存储在地下;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进行发电。这种储能技术在规模、寿命、成本、效率上与抽水蓄能相当,且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安全环保等特点,是现今大规模储能技术研发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逐渐增加。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对加快储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需求引导和政策支持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速。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2023年当年,新型储能的新增装机规模比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写进其中。新型储能发展持续按下“加速键”,朝着产业规模化、技术精益化、机制体系化方向迈进。

      新型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支撑,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着眼未来,新型储能大有可为。要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健全行业标准,完善安全防控,拓宽应用场景,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储能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