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风光储氢”协同发展时代到来
“风光储氢”协同发展时代到来
  • www.chemmade.com
  • 2022-07-18 09:39:31
  • 经济日报
  •   第七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成熟,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储能融合发展的创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推动风、光、氢、储“同行”时代到来。

      目前,我国风电、光伏和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不断提速。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20%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他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番。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作用将逐渐凸显。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当前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为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推动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

      同时,氢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正深度融合。“氢是清洁安全、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储存和流通载体,既可以形成独立供应和应用体系,又能与电相互转换、耦合发展,并能够在电网、热网、气网之间形成有效的协同和互补,增强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看来,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氢能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基本具备规模化发展能力。魏锁介绍,氢燃料电池已批量应用,形成了动力堆、空冷堆、发电堆等系列产品,催化剂、质子膜、碳纸、膜电极等关键材料部件技术已实现国产化。碱液制氢技术国际领先,PEM制氢已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产品开发。70兆帕储氢容器已推广示范,固态、液态、管道等多种储氢技术和装备处在研发验证阶段,建成加氢站数量超过250座。风光发电制氢以及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等多领域的应用布局加快。技术水平、产业化能力持续提升,产品成本快速下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成熟度、产品性能、高性能材料研发、精密制造能力等方面仍存差距。”魏锁坦言。

      近年来,众多大型能源央企和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布局氢能产业,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的绿氢领域布局中不断取得突破。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党力强介绍,中国石化是全国最大氢能生产利用企业之一,“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正在按照相关布局迅速推进。

      党力强认为,绿氢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发展空间广阔,目前绿氢产业是我国能源行业市场的蓝海市场,面临着巨大机遇。要做好绿电、绿氢的生产资源和技术储备。

      随着我国“双碳”工作的推进,绿氢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热度持续升高。党力强建议,要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大力培育应用场景,加快技术研发,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助力我国绿氢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能源风电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