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任何落后产能都躲不过去。此次工信部公布的18个行业2087家企业名单中,涉及化工的企业所占比例虽然不低,但就整个化工行业而言,这个数字并不显得有多大。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不在名单之列的化工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近年来,化工行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一些落后产能已经通过市场机制、政府行为、行业自律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等多种途径得到了一定的更新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大为减少。但我们必须看到,有的化工企业虽然就整体而言不属于淘汰范畴,但企业内部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线、工艺包、装置和设备混杂其间,管理上缺乏忧患意识;有的化工企业虽然生产工艺和技术装置谈不上太落后,但由于所在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卖不出去,装置开不起来,正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因此,这些化工企业莫把自己当成淘汰落后产能的旁观者,而应该借此契机,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来一个自我淘汰、自我改造、自我更新。
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装置新旧不是淘汰的主要标准。近年来,化工行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比如通过离子膜烧碱技术改造传统的制碱业,使这一传统的老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几乎所有的化工企业都有文章可做。一些煤化工企业通过安装先进的脱硫装置和利用碳捕集技术,实现了由高排放到“零”排放的转变;一些化肥企业通过改造气化炉和生产工艺,实现了由高耗能到低耗能的转变;一些农药企业通过研发新型农药、发展生物农药,实现了产品由污染到绿色的转变。实践表明,化工企业只要积极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和研究合作,运用高新技术嫁接老产业,完全可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坚持在“对标一流”中强化管理。产能是先进还是落后,必须通过一系列指标加以衡量。因此,化工企业主动开展“对标”、“达标”活动,通过强化管理,也完全可以避免企业滑入落后产能的行列。时下,不少化工企业以此为目的正在开展“对标”、“达标”活动,通过“对标一流”,可以使企业的排放更少、能耗更低、质量更好、效益更高。这样的企业自然与落后产能渐行渐远,更不会被淘汰了。
坚持在发展中自我更新技术、淘汰落后技术。不可否认,化工行业老企业较多,这些老企业大都属于在各个时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国企。虽然经过这些年不断的技术进步,已经淘汰了绝大部分落后产能,但这些企业仍有一部分落后的装置和落后的工艺“在岗”、“在册”、“在编”,并仍在发挥着作用。因此,在发展中自觉淘汰企业落后装置和落后工艺,既是这些老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不断进步,免遭淘汰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