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企业资讯 > 中石化与三井签46亿元合资项目
中石化与三井签46亿元合资项目
  • www.chemmade.com
  • 2009-12-14 11:36:24
  •     中国石化与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就苯酚丙酮项目签订了关于新建项目的备忘录,同时就三元乙丙橡胶项目签订了意向书。预计两项合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达到600亿日元,约合46亿元人民币。
       
        中国石化与三井化学的苯酚丙酮合资项目,将设立在双方已有合资公司———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新建苯酚年产25万吨、丙酮年产15万吨装置。同时,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化分公司现有装置并入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新装置采用三井化学技术,预计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商业运行。
       
        三元乙丙橡胶合资项目也将设立在上海,双方拟以50:50的出资比率设立新公司,年产规模为7.5万吨。
       
        中石化否认贱卖出口成品油 均价每桶66.37美元
        
        近期沸沸扬扬的中石化2.4元卖一升的低价出口成品油报道引发公众质疑声不绝。日前,中石化股份新闻发言人黄文生对此回应表示,今年1至8月,中石化累计出口的成品油均价为每桶66.37美元,与同期国际油价相当。因此不存在贱卖出口油的情况。
       
        据黄文生透露,去年国际油价一度飙高,最高曾触及每桶147美元。当时国内采取了宏观调控手段,成品油价格仅相当于85美元至90美元之间,没能反映国际原油价格水平。“我们当时炼油亏损最高达到每吨2000多元。为了确保国内供应,中石化停止了出口。”他解释,今年政府鼓励汽车消费刺激汽油消费增加,同比上涨了6%,但同期柴油却呈下滑趋势。目前为了满足需求,中石化炼油厂装置的柴汽比为2.3比1,即原油加工同期生产1吨汽油和2.3吨柴油。而国内市场需求柴汽比为2.2比1,供需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今年1至8月国内市场柴油需求减缓,汽油消费猛增(在去年基数低的基础上),因此出口了部分柴油。
       
        黄文生表示,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均价在50美元左右,一季度仅在40多美元处徘徊。至12月2日,已回到77美元,单纯将1至8月海关出口额和出口总量数据简单计算均价,拿出口均价与当前最高点的零售价对比并不科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成品油出口量为1175.6万吨,同比增长631.5%。其中汽油出口347.8万吨,同比增长150.4%,柴油出口361.8万吨,同比增长40.4%。尽管汽柴油出口在增速上比较迅猛,但相对于国内成品油前10个月总产量17405.7万吨的巨大基数,出口比例仍然较低。
      
        据悉,国内成品油出口总量中石化约占1/3,壳牌等能源巨头在中国的合资项目出口另辟1/3份额。中石化另有部分“来料加工”出口油,主要为从产油国进口的原油经加工后,被要求在加工后投放于香港、东盟或巴拿马等其他非产油地区。这部分来料加工出口油仅有加工费,间接拉低了出口总值。
       
         民营油企质疑垄断 中石化坚称原油进口不可放开
       
         中国石油(601857)行业一直被诟病为垄断行业,而原油进口垄断则是其主要体现。针对这些质疑,中石化(600028)相关负责人上周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原油进口不放开有特殊的原因,一旦原油进口放开,我国原油进口将重蹈铁矿石进口的覆辙。业内人士建议,可以通过筛选几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进口,既能保证进口价格的统一,又能促进民营油企的发展。
        
         石油巨头:限制进口为防价格暴涨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全球原油实货贸易量19.7亿吨,预计我国今年原油进口将达1.95亿吨,占据全球原油现货贸易量的10%。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他表示,为避免出现铁矿石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不宜放开石油进口权。
       
        “一旦放开进口,中国的巨大石油需求将会成为靶子,缺乏统一的议价能力将导致中国原油价格出现猛涨。”易贸资讯石油分析师廖凯舜向记者分析道,铁矿石就是因为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了解中国的需求,以此为由一再涨价,而中国铁矿石进口分散,根本没有议价的能力,最终导致多年来铁矿石价格谈判处于被动,被迫接受价格暴增。
       
        中石化上述负责人还表示,目前我国的原油运输部分依靠国外船只,国油国运还不能实现,放开进口也将受制于海运价格的涨跌。
       
        此外,不能放开进口限制还有节能减排方面的考虑。“一旦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口原油,大量小炼厂开工将带来较大的污染排放。”廖凯舜说。
       
        民营油企:有配额却无法进口
        
        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四大石油公司,中石化进口更是占据我国进口量的70%。而民营石油公司极少能够进口到原油。业内分析认为,在油源被几大石油巨头控制后,民营石油公司的发展就受制于人。导致民营石油无法和石油巨头形成真正的竞争。
      
        在油源紧张的时候,石油巨头就选择不给民营石油公司供油,“断供”导致许多民营石油公司死掉。中商委石油委员会统计,在油源短缺的2007年,就有近三成的民营油企倒闭。
       
        尽管我国在加入WTO时承诺,在2006-2010年期间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总量逐年增长15%。但是目前的民营石油公司还是很难单独进口石油。
       
        “这些配额许多并未完全落到民营油企的手中,因为许多拥有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的企业都是几大石油巨头的控股公司,但以非国营贸易的名义去申请进口原油配额。” 廖凯舜表示,一些拿到配额的民营企业最终也给了两大巨头的公司。
       
        “并不是我们不用这个配额,而是因为有政策限定。尽管我们有了这个原油进口的配额,但是我们没有排产的计划是不能炼油的。'有进无出’这样一来就把我们进口原油的路给堵死了。”山东某地炼总经理向记者表示。
        
        专家:可筛选有资质民企参与进口
        
        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进口原油全部都放开确实对原油价格不利,但是可以筛选出几家符合一定条件的民营公司参与。这些条件包括资金规模、原油加工量、节能减排指标等方面。不过,这需要其他的配套措施配合,避免出现像现有进口配额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
       
        “并且可以约定在进口价格谈判时,由巨头企业作为全权代表。这样既可以保证进口价格的统一对外,又能促进民营油企的发展。”上述专家表示。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