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昨天播出了《相隔仅40公里,遵义两个贫困县分头建起年产超百万吨水泥生产线》的报道,报道播出后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两家水泥生产线的项目审批单位分别是贵州省经贸委和贵州省发改委。就此,一方县领导表示如果两家企业同时生产有可能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另一方则表示,上述两部门“应该通通气比较好”。
受高能耗、高排放、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水泥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贵州遵义下属的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道真县和正安县,两家相隔不到40公里的大型水泥厂却正在竞相建设。据企业主介绍,生产线投产后,每家企业的水泥年产量都将超过百万吨,足以满足附近3个县的需求。面对有限的市场,一家企业感到焦虑,称如此重复建设后果不堪设想;另一家则显得无奈,认为自己已是骑虎难下。
据了解,正安县和道真县紧紧相邻,同为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这两个县的两家水泥企业,投资分别是2.7亿元和2.3亿元,建成后都将是各自县里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两个县都很希望生产线能尽快建成投产。正安县副县长邹国松:
【录音】
记 者:当时考虑上这个水泥项目的原因是什么?
邹国松:我们就是没有钱用,就是靠发展工业找钱。贫困县,多艰难呐。
据正安县经贸局陈局长介绍,当初正安决定要上马大型水泥生产线的时候,道真还没有动作,道真的审批工作是在正安的水泥生产线获准开展前期工作以后才开始的。正安水泥生产线获准开展前期工作的时间是在2007年4月,而道真是在同年9月。
【录音】就在我们县委县政府决定搞我们正安的这个水泥厂的技改项目的时候,道真是没有任何动作的,我们在办手续已经得到批准的时候道真才开始办。
针对正安县的这一说法,道真县副县长樊建明表示,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看最后的核准文件。道真生产线的核准批复日期为2008年1月,比正安生产线早了1年多的时间。
【录音】那个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呀,那个只是同意你开展前期工作,但是我们是08年的一月份就已经拿到核准文件。
那么,道真县对正安县比自己提早获准开展前期工作的这一情况是否知情,对不到40公里内可能建设两条年产水泥超百万吨的生产线又是如何考虑的呢?道真县副县长樊建明:
【录音】
记 者:当时您知道这个情况吗?
樊建明:当时我不太清楚。
记 者:知道以后您是怎么考虑的?
樊建明:也没怎么考虑,就是考虑我们这个项目怎么推进。当然肯定存在这个问题,两个县谁争取主动,肯定考虑这个因素。
记 者:如果这两个县都同时投入生产的话,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呢?
樊建明:这个有可能。
调查中,正安县副县长邹国松告诉记者,正安水泥生产线是在原正安县水泥厂的基础上由贵州省经贸委审批的技改项目。
【录音】我们是通过技改,是经过我们省的经贸委员会核准的。
而据文件记载,道真生产线的核准、审批单位是贵州省发改委。
由此可见,两家水泥生产线的项目审批单位分别是贵州省经贸委和贵州省发改委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正安县副县长邹国松认为,在有关水泥厂建设的问题上,两部门“应该通通气比较好”。
【录音】
邹国松:按我的理解他应该通一下气,一个地方的发展,他各个相关的部门应该都是要通气的,但通没通气我不知道。
记 者:您觉得还是通通气比较好?
邹国松:对,应该是这样。
中国之声昨天的报道已引起道真、正安两个县政府的高度关注,道真当地向水泥厂提供了1个多亿贷款的银行也紧急派人前往企业,对贷款的安全表示担心。
5月13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公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各地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工信部相关人士此前也曾面对媒体指出,由于地方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去年有关高耗能行业投资的审批权已经上收国家发改委,但是实际地方的投资仍在加快,因此,不排除必要时国家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甚至抓一个违规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