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的循环经济工业园,我们看到了一张网状图。这是该集团2006年至2015年的产业链规划图。在这张图上,以10万吨/年消毒剂系列产品为核心,绘出了煤化工和盐化工两大主产业链,链条上产品环环相扣,一种产品的副产品同时又是另一种产品的原料,多条产品链织成了一张网。
记者通过采访得知,“五一”前,该集团在沧州海兴临港工业区的2万吨/年三氯异氰尿酸项目投产,使集团的消毒剂产能达到6万吨/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消毒剂生产基地。与核心产品消毒剂相配套的原料产业链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盐化工及煤化工产品都成为该集团的利润增长点。氯碱、苯胺、氰尿酸及硫酸装置已成为网状产品结构体系中重要的组成环节,一个集废弃物循环、产品链循环及资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框架已初具规模。
冀衡集团由兼并多家濒临倒闭的企业组建而来,产品涉及了化肥、原料药、氯碱、消毒剂等。但是,这些企业分布分散,产品结构不合理,无法实现资源节约最大化,使该集团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冀衡集团于2005年建立了循环经济工业园。
依托这个园区,该集团确定了从消毒剂产品异氰尿酸及次氯酸钠原料入手,拓展产业链的战略。到目前为止,他们在盐化工产品链上建成了离子膜烧碱、苯胺、甘氨酸、水合肼等装置;煤化工链上建成了氨醇、尿素、氰尿酸及合成氨、硝酸、硝基复合肥、三聚氰胺、甲醇、醋酸等装置,实现了两大链条的有机结合,同时与该集团另一产品扑热息痛原料药形成产品网状布局。
冀衡集团办公室主任高序英告诉记者,依托冀衡经济循环工业园,2009年集团实现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20%;出口创汇8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7%;利税总额首次突破3亿元。
作为世界最大的消毒剂生产基地及我国最大的扑热息痛原料药生产基地,冀衡集团还吸引了大量合作者,一批新项目陆续开工并建成投产,进一步丰富了这张“网”。
其中,该集团与山西晋煤集团金石化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4.65亿元建设的20万吨/年氨醇、20万吨/年尿素、6万吨/年氰尿酸项目,2009年11月已试生产,目前达到日产460吨合成氨的能力,年可新增销售收入4亿多元,利税5000万元。
与四川金象集团合资共同建设的5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配套12万吨/年硝铵、30万吨/年硝酸项目一期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中,现已完成了造粒塔主体施工、吸收塔桩基施工、复合肥库房施工等大部分工程,预计在今年10月份竣工。由于金象集团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硝酸和硝基复合肥生产工艺技术,该项目成为冀衡集团煤化工产业链条向高新技术靠拢的重要举措。
该集团在沧州海兴临港工业区实施的2万吨/年三氯异氰尿酸项目,充分利用了海兴县丰富的原盐资源和临港的交通优势,实现了向资源地靠近和向沿海市场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同时为向海外出口消毒剂提供了便利。
今年,冀衡集团还将实施老厂区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氰尿酸和硫基复合肥等的搬迁升级改造,本着边生产、边建设的原则,不断淘汰规模小、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装置,重点抓好消毒剂和解热镇痛原料药等既有产业升级。
冀衡集团董事长肖秋生表示,要使这张“网”更坚固,就要在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重点研究新产品二水二氯消毒剂生产工艺、熔融尿素直接热解连续生产氰尿酸工艺和苯胺生产过程中废酸液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未来,集团将形成龙头产品带动基础产品的生态集群发展模式、新型物流链接模式、废弃物嫁接利用模式、能源梯级利用模式等长效运行模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