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全球知名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发布仿制药战略新投资,将投资2.3亿美元打造其在全球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针对的正是各大药企纷纷角力的仿制药红海。
据悉,全新注册的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项目主要生产静脉注射产品和口服固体片剂,落户江苏省泰州的生产基地将于2013年全面投产。在医药行业普遍面临畅销药物专利保护期到期的尴尬时,联手投资国内药企、借道中国渠道的策略似乎已成为大型药企巨头的共识。
“品牌仿制药的生产是阿斯利康在新兴市场整体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泰州的这个项目目前设计只是供应给中国市场,而非全球市场。侧重点则集中在品牌仿制药上。”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大卫·史密斯表示。
作为2010年在华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十年前已经在无锡建设了生产供应基地,承担公司在中国八成药物的生产。此番再度建立以仿制药生产为主的基地,加码仿制药生产以抵抗专利保护到期的不利影响是主要目的。
大卫·史密斯表示,“专利悬崖”几乎是所有大药企面临的行业性难题,解决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加大研发能力,二是如该泰州项目一样,以消费者可以承受的价格,加大品牌仿制药产品向世界市场的供应。
“阿斯利康企业内部应对办法可以总结为‘三驾马车’,即并购本土企业以寻找增长机会,加大研发和进口仿制药途径,以及获得在中国有销售权。”阿斯利康(中国)药政事务和品牌仿制药开发执行总裁黄彬表示,“阿斯利康有专门的业务部门,但公司内部对于现有原研药和仿制药的规划是二者都做,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仿制药在阿斯利康的比重肯定会增高。”
黄彬透露,目前阿斯利康仿制药在全球范围内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十几,而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在新兴市场的全球占比可以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根据咨询机构IMS Health此前公布分析数据,全球仿制药市场目前已有8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中国仿制药行业增速为25%,远高于全球8%的增速,市场潜力巨大。
另一大现状是,目前我国药物市场中超过九成均为仿制药,然而国内仿制药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屡有发生。
就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在短短半年中,辉瑞联手国内海正药业、阿斯利康收购倍康制药这样的典型案例层出不穷。业内人士表示,外资药企借道中国企业以享受成本优势,同时有效规避国内基药招标外资势弱的现状,可以说是针对中国国情的一种“非常手段”。
不仅是阿斯利康,包括辉瑞、默沙东、诺和诺华等大型药企,近期在中国仿制药市场也是动作频频。就在不到两个月前,诺和诺华与中山市政府签订谅解备忘录,将增资2500万美元,扩大旗下仿制药企业诺华山德士的生产能力。根据备忘录内容,该生产基地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将达100亿元,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仿制药基地。
伴随而来的,或许还有新一轮外资巨头掀起的并购热潮。“对于不久前对药企广州倍康制药有限公司的收购案,目前正在完成收购细节。作为公司进军仿制药的战略中,未来收购本土小型企业会是整个阿斯利康企业的战略一部分。”大卫·史密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