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大港石化产业园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余波犹存、企业经营形势异常艰难,部分企业的“国外订单基本没有了”。其次,园区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同时,随着大量的石化企业投达产,其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种种困难面前,园区管委会党组一班人迎难而上,决心和园区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携手共渡难关。他们对园区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已签协议的项目抓开工、对在建企业抓投产、对停产企业抓复产、对限产企业抓满产、新投产企业抓运营。正是由于他们坚定信念、措施得力,因此各项工作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6.88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全年任务的101.1%;实际利用外资1814万美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同比增长36.2%,完成全年任务的102.9%;预计全年实现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65.1%,完成全年任务的116.7%;全年实现区级税收4500万元,同比增长32.3%,完成全年任务的101.7%。在这每一组数字后面,都倾注着管委会领导班子和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勇开先河大胆实践的气魄,以高标准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取得了骄人业绩,为大港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转变观念,扩大发展空间
针对困难局面,园区管委会拓宽工作思路,努力谋取园区的更大发展空间,把重点放到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上,尽量使单位土地的资金投入量大、引进的项目技术含量高、对环境及生态影响小、发展后劲足、经济效益好。
为此,他们在土地利用上,根据现有状况选择最合适的项目,最大限度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对已出让但未启动的土地,到期后,将采取措施依法收回。同时,园区将实行土地征用、合作开发、无土招商等各种方式来拓展土地利用空间。
资金是园区运作的基本链条,为了尽快使那些在金融危机中受挫的企业恢复元气走出低谷,园区积极帮扶企业,并与银行合作授信,贷款融资、解决资金周转问题,采取区财政投资、企业筹资入股、园区出资三方合作筹组小额贷款公司。同时,针对北斗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一些外向型企业国外订单锐减,将销售向国内市场转向和产品转型缺乏资金时,园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热情帮扶,先后为北斗精细化工、南开合成化工、鲁华化工等四家企业争取项目贷款贴息700余万元。为昊航复合管业与北安变压器制造等企业争取中小企业创新资金90万元。园区管委会还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平台,为企业高效快捷融资创造条件,为企业协调贷款4亿余元,这些资金的注入犹如雪中送炭,使这些企业及时得到恢复,得以快速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抓环境保护,筑园区科学发展之基
由于园区大部分是化工企业,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园区的重中之重,前一时期,由于部分企业重效益、轻环保,还有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缺乏必要的环保措施和设备,导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超标,园区周边空气质量低劣,附近居民反映强烈。
面对这些情况,园区领导认为:不管什么原因,都不是无视环保的理由,绝对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要、环保为先”的理念,宁可降低或不要效益,也不能不要环境、不要人民群众的健康!他们结合园区存在的忽视安全环保的现状,与大港环保局一道拿出了“石化产业园区环境治理工作方案”,上报区政府批复后进行专项治理。在具体实施中,对新建的开工企业,园区安保部门将环保工作提前介入,督促审核每一个环节,确保企业进入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园区领导和安全环保部门还多次深入污染企业,他们一方面向企业反复讲环保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提倡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对偷排污染物的企业制定了限产、停产、重罚等措施。同时,加大抽查、检验力度,要求企业对物料储存进行密闭管理、专人负责,坚决杜绝污染反弹。他们还设立了24小时环境监测举报电话,设立了专门的空气监测站,制定了详细的环境专项行动整治细则。
从基础设施功能提升上,园区还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基础上,投资兴建污水排放监测系统,用于对园区违规企业排放污水的监控。同时,园区还将渤大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低压饱和蒸汽引入到园区企业,既做到了能源上的循环利用、防止了浪费,同时,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加强专项治理的力度,园区成立了专项治理整治小组,对园区33家入驻企业逐一进行环境排查。以天津市津康制药有限公司、天津新科林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作为治理重点,逐个检查清理存在的问题,逐个研究制定治理方案,并逐个整治验收。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园区确定的重点企业,已经就环境污染的设备、工艺、操作、管理等逐项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整改,园区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得到大幅改善。
筑巢引凤,打造精品园区
只有基础设施建设符合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功能、优美的环境风貌、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满足招商引资的需要,才能使园区经济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
至2009年10月底,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4亿元。建设总规模达7.5平方公里。实现了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燃气、供热、电信网络的全部覆盖。道路宽敞、平整,交通便利,建有雨、污排水系统、及日处理能力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目前,园区供水能力达到每小时400吨,园内还有燃气公司提供的管道天然气来满足厂商需要,园区还自己兴建了供热中心。为方便物料投送,管委会还修建了一条5千米长的物料输送管廊,实现了原料输送“不见天”,使生产过程的工艺环节既安全又省钱。
为创造一个较好的人文环境,园区还完成了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修建了人行道3.6万平米,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形象。“种下梧桐树自引凤来栖”,设施完备、交通便捷等优势和完善的园区内部环境,使国内外不少客商对此“情有独钟”。到目前为止,园区共有73家企业入驻园区。项目总投资228亿元。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引进项目速度不断加快,4个多月时间里,就有3家企业落户或增资,8家企业开工、4家企业投产、6家企业达产,其中,天津工业大学计划投资1.2亿元,建立世界先进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市一轻集团投资13.88亿元,志在打造我国北方大型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等等。最近,南方一家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的厂商也已确定在园区落户,仅固定资产投资就达8亿元,达产后年工业产值可达50亿元。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落户、建设和投产,园区可持续发展后劲十足,前景十分喜人。
当前,随着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为石化产业园区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他们以打造精品园区为目标,抓招商、盯开工、促投产、追达产、扩总量、增效益。同时,立足园区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制定园区长远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以全新的姿态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