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欧洲电池行业的材料技术和产能投入不足,欧洲车企对亚洲动力电池的需求如饥似渴,亚洲电池企业得以大举进入欧洲市场,填补产能缺口。另一方面,欧洲各国政府从高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动汽车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等方面考量,鼓励拥有技术和产业优势的亚洲电池企业在欧洲布点,东亚地区电池企业在欧洲的业务发展可谓顺风顺水。
车企合作顺利
随着欧洲电动车市场的扩张,欧洲的车企必然要进行大量的电池采购。然而,由于欧洲本土的电池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满足欧洲车企的需求,这给了亚洲相关企业不错的发展契机。
在电动车领域拥有宏伟规划的大众,2018年年末完成了电池供应商的遴选。不出意料,大众选择的四个供应商全部来自亚洲,分别是LG化学、三星SDI、SK创新以及宁德时代。其中,LG化学和三星SDI是大众在欧洲的战略合作伙伴。根据大众制定的电气化Roadmap E框架,2025年该公司将推出50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届时,该公司每年需要150GWh以上的电池容量才能满足其电动车产能,而上述提到的亚洲公司,今年就将在不同地区为大众提供电池,满足其业务扩张需求。
其他欧洲车企也选择与亚洲企业进行合作。宝马选择三星SDI和宁德时代作为电池供应商,并致力于通过保持与电池原材料商的稳定供应关系,实现低成本的长期采购计划。戴姆勒也与宁德时代、SK创新和LG化学签订采购合同,其中,后两家公司为其欧洲市场提供电池。捷豹则与三星SDI签订电池采购合同。自2020年开始,三星SDI将为捷豹计划推出的新型纯电动车供应电池。
发力欧洲市场
既然欧洲需求旺盛,欧洲车企又愿意与亚洲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亚洲企业顺理成章地一个个涌入欧洲市场。
韩国企业是最早在欧洲进行业务开拓的。2015年,LG化学就宣布在波兰弗罗茨瓦夫附近建设电池工厂的计划,该厂最初计划的产能是每年生产5万组长续航的电池组,但其很快就将产能目标翻番。经过多次扩容,2018年12月,LG化学宣布将对这个波兰电池厂追加投资5.71亿美元,从而将其年产量提高到70GWh。
三星SDI早在2013年就作为独立电池供应商与德国车企签订了供货合同,其匈牙利工厂已于2018年正式投产,可为5万辆电动车提供动力电池。2019年年初,这家公司又获得德国BMZ的1亿韩元订单。SK创新的欧洲工厂同样位于匈牙利,投资额为7.34亿美元,该公司称该工厂将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
中国企业方面,2018年7月,宁德时代与德国图林根州州政府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前者将投资2.4亿欧元,在联邦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拟于2021年投产。该公司已获得宝马40亿欧元订单。比亚迪也有相关规划,该公司高层曾称,其正在考虑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生产电池,其中就包括欧洲。
日本企业没有韩国和中国企业那么强势,但众多相关企业正在蠢蠢欲动。2018年年初,GS汤浅公司曾表明了在匈牙利建厂的态度。据报道,GS汤浅公司不仅要在欧洲建设基地,其还会在这里批量生产高续航的全新三元锂电池,并计划于2020年投产。另外,作为重要的电池原材料供应商,尤其是电池负极、电池隔膜部分及其他高端材料方面,三菱化学控股、旭化成、昭和电工等日本化企在电池行业拥有极高话语权,这些企业在欧洲早已扎根。
各国政府开绿灯
由于市场扩张,欧洲车企对亚洲动力电池的需求如饥似渴,欧洲各国政府现阶段也在为亚洲企业拓展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最典型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人工便宜,投资成本低,拥有欧盟最低的公司税,并根据本国法律和欧盟法律对工业生产进行退税。同时,该国位居欧洲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大量欧洲车企在该国投资建厂。另外,匈牙利政府支持电动车发展,并出台措施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电动车,致力于成为区域内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匈牙利希望通过外来投资发展经济,而亚洲企业则希望缩短与欧洲客户的距离,该国因此成为电池企业投资的重点对象。
波兰的情况与匈牙利相似。该国规定,若投资汽车、电子、航空、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及研发等优先领域,且为新投资,则投资者可向波兰经济部申请国家财政资助。该国也同样支持电动车发展,准备未来10年在该领域投资至少30亿欧元以发展研究项目。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