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8月份以来持续降雨的影响,山东、河北等地海盐、秋盐产量大减,增加了价格炒作题材,海盐市场呈现上涨趋势,井矿盐也随之探涨。在具有全国盐价风向标、晴雨表之称的山东潍坊市,目前达标盐出场含税价在245元(吨价,下同)左右,比7月份上涨了40元左右,且后市还有继续上涨迹象。
8月份山东滨洲、东营、潍坊等产盐区连降暴雨。8月1日至12日,东营原盐产区垦利县遭遇连续降雨,北部盐区降雨量达330毫米,东营金润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堤坝损坏严重,2500公亩结晶池出现淡水倒灌现象,溶化原盐1万吨,淡化高级卤20万立方米,全县减产原盐5万吨。在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潍坊,潍坊盐业协会秘书长齐利民向记者介绍说, 8月中下旬的连续降雨,潍坊降水量同比增加14.2毫米,累计蒸发量1156.5毫米,同比减少221.9毫米,造成卤水严重淡化。
9月份正是秋盐晒盐的时候,但是从9月4号开始山东大部分地区又连续阴雨、局部暴雨,根本没法晒盐。而如果过了霜降节气,晚上有霜,就更晒不出盐了。由于整个9月份预计只有一周左右的晴天,估计秋产盐将减产20%左右,全年欠产已成定局,减产幅度达15%左右。秋盐产量占全年盐产量的1/3,秋盐的大幅减产,对后市原盐价格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山东潍坊原盐年产能在1600万吨,占全国海盐产量的50%,占全国原盐总产量的1/4。齐利民介绍说,截至7月底潍坊市共生产原盐760万吨,同比减少9.3%;销售原盐876万吨,同比增长10.9%;库存原盐510万吨,同比减少13%。据分析,原盐销量增加是因为“两碱”新增能力的投产,对原盐的需求量增加。据悉,今年国内将新增烧碱能力597.5万吨,纯碱230万吨。山东既是产盐大省也是“两碱”生产大省,所产原盐70%左右本省自用,而今年下半年,山东烧碱新产能投产集中,新增产能最少在120万吨,而且这些新产能大都集中在海盐产区的潍坊、东营一带,对原盐需求将增加200万吨,这将成为继续拉动盐价上升的动力。
雨水影响原盐减产,绝对需求量增长,加上制盐企业近两年生产成本增加,多重因素的叠加,推动原盐价格上行、库存大幅度减少。制盐企业对原盐后市期望值提高,从而产生惜售、观望心理,这又推动了盐价炒作,加快了盐价提涨的速度。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山西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380元的含税送到价想在山东买海盐,一些盐老板都不愿意卖。寿光渤海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说:“以后还能再涨几十元呢。”
受海盐影响,部分地区井矿盐也有提涨意向。由于煤炭价格持续高位,井矿盐生产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状态运营。海盐企业惜售,出厂价格明显上行,带动井矿盐个别外销地市场价格拉涨,江西井矿盐出厂价格在250~260元(含税)。江西最大的井矿盐生产企业江西晶昊盐化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建国向记者介绍说,井矿盐生产企业产量大,公司一天的产量就在4000吨,不可能像海盐惜售不卖,但受制于生产成本,又不能远距离运输,虽然有提涨意向,但是成交价格难以上升。正因为如此,河北海盐价格上涨后,河北及周边井矿盐销量增加,制约了河北海盐价格继续上行,海盐行情走势暂显盘整。
齐利民提醒制盐企业要坚持理性营销,从长远利益着眼,保持盐价的合理稳定,防止大起大落,合理制定价位,防止盐价增长过快、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连续降雨造成原盐减产,增加了盐价炒作因素,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今后恶劣、极端天气幅度会增大,这也提醒了“两碱”企业,采取增加原盐储备等建立稳固的供应渠道是今后应对盐价波动、预防盐价炒作的有效措施。据了解,海化纯碱厂、东营金茂纺织化工集团已经增加了原盐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