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羟乙基淀粉类药品说明书拟加“致死”警告
羟乙基淀粉类药品说明书拟加“致死”警告
  • www.chemmade.com
  • 2018-07-19 09:19:34
  • 每日经济新闻
  •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通知,公开征求羟乙基淀粉三类注射液说明书(修订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示,在成人危重症患者,包括脓毒症患者中,羟乙基淀粉的使用会增加死亡和肾脏替代治疗风险。

      记者注意到,这是国家药监局自2005年以来第三次提示使用羟乙基淀粉药物存在肾功能损害等风险,但将“致死”警告列入药品说明书,实属首次。广东省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医生向记者表示,其所属医院近几年已不再使用羟乙基淀粉补充血容量,改用白蛋白、血浆、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等替代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修订说明书的三款注射液涉及17家药企共26个药品,其中不乏华润双鹤、华仁药业、哈三联等大型上市药企。

      药品说明书首现“致死”警告

      据了解,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属于治疗性输液范畴。2013年,由于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国际关键研究被揭露造假,加之国内外多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临床使用问题备受争议。

      国家药监局通知亦显示,羟乙基淀粉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血容量不足,在我国上市多年;近年来,国内外广泛使用,暴露出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严重的安全性问题;为增加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现起草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和羟乙基淀粉130/0.4(0.42)电解质注射液说明书(修订稿),向各界征求意见。

      实际上,这并非国家药监局第一次提示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存在不良反应。2005年4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称羟乙基淀粉40、20氯化钠注射液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临床应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尿量等指标。

      2014年2月,监管部门进一步提示羟乙基淀粉不仅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还将导致特定健康条件患者死亡率提高。而这次,监管部门直接将“致死”警告写进了药品说明书。

      记者查阅发现,此次涉及的三类注射液说明书修订稿中,开头均用黑体加粗字体突出警告信息:在成人危重症患者,包括脓毒症患者中,羟乙基淀粉的使用会增加死亡和肾脏替代治疗;对于成人危重症患者,包括脓毒症患者,禁止使用羟乙基淀粉。

      随后,记者在药智数据网上随机查阅现有多款羟乙基淀粉的药品说明书,对比发现,此前该药品说明书并未提示药品致死风险,仅在“禁忌”一栏提示液体负荷过多、肾功能衰竭、接受透析治疗等病人禁止使用该药品。

      此外,此次修订稿还在原基础上,新增了包括危重症患者、严重肝功能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器官移植患者等禁忌使用群体。

      医药界为其使用“吵”了5年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用于休克急救的药品,羟乙基淀粉近几年饱受争议。2013年,曾推动羟乙基淀粉药品全球临床应用的德国麻醉学家Joachim Boldt被爆出学术造假,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医学杂志纷纷撤下相关学术论文。

      “原先关键的研究存在造假,导致对这个药的信任度直线下降。”广东省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医生告诉记者,“再加上这个药本身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争议就愈演愈烈,形成了赞成使用和不赞成使用的两派意见。”记者注意到,在丁香园等多个国内医药社区上,关于羟乙基淀粉是否应当使用的讨论此起彼伏。

      据国家药监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3日,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共检索到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1196例,涉及不良反应1962例次。泌尿系统损害100例次,包括急性肾衰竭、面部水肿、肾痛、血尿等。

      随着多个羟乙基淀粉药品不良反应案例逐渐“浮出水面”,欧美各国家发布了多项风险控制措施。

      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含羟乙基淀粉药品不再用于脓毒血症、烧伤和重症患者;美国在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建议此类产品不再应用于危重成人患者;加拿大建议此类产品不再应用于脓毒血症患者、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和某些类型的肾功能损害患者。

      上述重症医学科医生告诉记者,其所属医院近几年已不使用羟乙基淀粉补充血容量,改用白蛋白、血浆、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等替代品。“任何药物都有利弊,羟乙基淀粉只要在其适应症和剂量范围使用,就能够有效避免副作用,达到血容量扩充的效果。相反,蛋白价格昂贵容易造成患者经济负担,而血浆可能会传播血液疾病,医生应综合考虑用药。”

      记者查阅国家医保目录(2017版)发现,人血白蛋白、琥珀酰明胶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同属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类别。

      涉及17家药企

      国家药监局国产药品目录显示,国内共有17家药企生产涉及此次修订说明书的三类羟乙基淀粉药品,共计26个药品,其中不乏华润双鹤、华仁药业、哈三联等大型上市药企。

      资料显示,哈三联全资子公司兰西哈三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了涉及修订的其中两款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哈三联董秘办相关人员在接记者采访时表示,羟乙基淀粉药品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较小,近三年均在0.3%左右,公司将密切关注监管动态,严格执行监管规定。

      另一家上市公司华仁药业曾在年报中披露,公司2017年治疗性输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0.85%,主要原因是公司围绕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等高毛利产品进行了销售创新。

      另外,国内输液产品主要供应商华润双鹤曾在今年2月宣布其研发的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通过GMP认证。华润双鹤称这是国内首个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20万(平均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中排名第一位。

      对于羟乙基淀粉类药品致死风险对华仁药业和华润双鹤销售的影响,记者电话联系公司相关部门,并按对方要求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