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东石化强势冲击 新增聚烯烃产能面临大考
中东石化强势冲击 新增聚烯烃产能面临大考
  • www.chemmade.com
  • 2010-08-16 09:26:37
  • 中国证券报
  •   国内聚烯烃的产能扩张正面临来自中东低价产品冲击的考验。在6月9日举行的第17届全球聚烯烃与弹性体大会上,业内专家认为,短期看,国内聚烯烃产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是随着需求增长,依然存在与中东石化产品共同发展的空间。
      
      产能快速增长
      
      聚烯烃是烯烃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总称,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以及其他烯烃类聚合物,通常所说的聚烯烃主要指聚乙烯和聚丙烯。聚烯烃与包装、农业、建筑、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密切相关。
      
      聚乙烯消费主要在LDPE、LLDPE、HDPE,LDPE和LLDPE主要用于薄膜,HDPE则主要用于板材管件、吹塑制品、薄膜和注塑制品等。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聚乙烯生产企业20家,聚乙烯装置46套,产能合计903万吨。国内聚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产能占比分别为57%和34.5%。
      
      聚丙烯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编织袋、打包袋、捆扎绳、注塑制品、BOPP薄膜等。截至2009年底,我国聚丙烯生产企业超过80家,生产装置100余套,产能合计约925万吨,产量约820.5万吨,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国。国内聚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产能分别占国内总产能的47.5%和28.8%。
      
      在乙烯产能增长的带动下,聚烯烃产能快速增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产业发展部部长孙伟善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乙烯产能为785.9万吨,占全球的6%;2009年国内乙烯产能为1287.9万吨,占全球的9.1%。1990年,国内聚烯烃产能和产量分别为164.3万吨、116.2万吨,到了2009年,已分别增长至1828万吨、1633万吨。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营销研究所副所长余皎称,2010年聚烯烃需求将稳定增长,但是增幅显著低于2009年。与此同时,供应量却大幅增加。2010年中国将新增乙烯产能近300万吨,总产能将达到1493.5万吨。
      
      不只是2010年,不久的将来聚烯烃产能还将继续扩容。资料显示,预计于2010年-2012年投产的新增聚乙烯产能为455万吨,主要集中在2012年投产。
      
      瞄准中国市场
      
      在国内聚烯烃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情况下,来自中东的低价产品则在强势介入,国内聚烯烃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中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生产技术处高级工程师王正元表示,2009年以后,世界乙烯扩建计划约2900万吨,其中,中东新增产能1500万吨左右,占总增扩产能的52%。中东石化产能远大于需求,未来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聚烯烃产能过剩地区。
      
      消化过剩产能的出路是出口。凭借其丰富而廉价的原料,中东石化业确立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产品的目标市场之一为中国、印度等亚洲市场。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乙烷、丙烷等廉价资源,用作乙烯、丙烯等石化产品的基础原料,而中国的聚烯烃原料是石脑油。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中国与中东的乙烯成本的差距越来越大。
      
      人民币升值还将强化中东石化的低价优势。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方巍表示,2010年底,人民币预期将升值5%-7%,2011年预期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升值7%-8%,这将造成进口聚烯烃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余皎表示,2010年中东产品将对中国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聚乙烯。更有业内人士发出疑问,既然成本远高于中东,相比之下几乎没有竞争力,我国的聚烯烃产能出路在哪里呢?
      
      面对中东石化的强力竞争,国内聚烯烃产业依然能够继续发展更重要的原因是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空间大,这保证了并不是成本最低者才能够生存。孙伟善预计,从2012年到2016年,国内仍将有500万吨/年的缺口。业内人士称,目前更要紧的是跑赢日本、韩国、东南亚的石化企业。
      
      王正元认为,由于聚烯烃是石化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不能轻易放弃。聚烯烃市场容量大,种类牌号多,我们可以避免与中东石化的正面冲突。国内企业也可以与中东企业进行合作,或者走出去,从而获得廉价原料。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