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炼化企业突围之道 如何找寻发展突破口
炼化企业突围之道 如何找寻发展突破口
  • www.chemmade.com
  • 2017-09-07 14:04:21
  • 中化新网
  •   主营炼化企业要通过国际化布局、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找寻突破口。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显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的新特征—GDP增速从10%左右的高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上述转变给我国主营炼化企业发展带来3方面挑战,即成品油市场需求放缓,突显炼企加工能力过剩;实施“两权”放开和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加剧了炼化市场竞争;国家环保要求提高,约束力度加大。

      新形势下,主营炼化企业如何在变化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中找寻发展的突破口?笔者认为,战略管理创新是主营炼化企业的必然选择。主营炼化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依托“一带一路”进行国际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4个方面。

      国际化布局

      研究表明,欧洲目前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已逐渐减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仍在增长,但需求量已有所降低。为了应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我国主营炼化企业可依托“一带一路”进行有先见性的国际化布局,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

      目前,我国炼化企业已投资了至少11个海外炼化项目。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炼油工程建设队伍多年来转战海外,参与了东南亚、中东、非洲、中亚等地不少炼厂的建设项目。其中,中石化先后承建了科威特新建炼油厂等一系列炼化工程建设项目。2016年,中石化与沙特阿美合资建设了延布炼厂,并在沙特阿拉伯设立中东研发中心,并将通过技术转让、带资建设和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发展现代化炼油化工工业。事实证明,中国主营炼化企业有实力、有条件进一步发展炼油业的国际产能合作。

      目前,“一带一路”上的中亚、中东、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和俄罗斯都有石化产业的发展计划。我们对“一带一路”炼化业务发展机会的分析显示,中亚地区石化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俄罗斯石化规模较大,但设备、技术较为陈旧,亟需改造升级换代;中东地区计划发展多元化经济,正在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需要得到国际先进技术的帮助支持和稳定的市场;东南亚、南亚国家石化工业发展参差不齐,部分国家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实力,但也有一些国家尚处在起步萌芽或初始阶段。随“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和贸易政策的不断释放,我国还将加快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成品油市场,这对于主营炼化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机遇。

      结构调整

      当前,我国成品油市场需求放缓,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炼企加工能力过剩,供需矛盾突出。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速由2002-2012年的8.5%下降到2013-2015年的2.7%。预计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约为3.5亿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3%左右。截至2016年底,国内炼油能力7.5亿吨/年,加工量为5.39亿吨,开工率76.7%。而成品油需求3.5亿吨/年,折合产能需求6.5亿吨/年。伴随产能过剩,聚烯烃低端通用产品、合成橡胶等石化产品也出现过剩。受煤化工和中东低成本产品冲击,聚乙烯、聚丙烯低端大宗通用材料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在上述情况下,石化行业和企业亟需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来进行结构调整。

      我国成品油需求区域发展不平衡,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主营炼化企业要在区域布局上进行优化调整。按区位商的方法测算,东北、华北、华南的成品油需求增长空间较大。考虑到各省的炼化布局,预计到2020年,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汽柴油将出现严重的供应过剩,但西南和华中地区的汽柴油将存在供需缺口。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石化产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效益和竞争力,向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利于节省投资、降低成本、综合利用、提高效益、提升竞争力,还有利于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过剩落后产能。

      对主营炼化企业来说,结构调整意味着要向高精尖产业技术方向发展,逐步减少低端产业,降低能耗。中石化正在加快智能化工厂建设,下属燕山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和九江石化等4家智能化试点企业已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在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的同时,生产效益也进一步提升。

      技术创新

      石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给主营炼化企业提出了提质增效,发展高端产品的要求。目前,“三桶油”的国内炼厂已按照国家成品油质量升级方案要求,从2017年起向全国供应国Ⅴ车用汽柴油。2011年以来,中石油累计投资483亿元用于油品质量从国Ⅲ到国Ⅴ的“两连跳”升级项目,旗下炼厂迄今均已完成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目前正在继续做好国Ⅵ升级置换准备。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主营炼化企业需要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例如,优化乙烯原料,降低乙烯生产能耗提高效益;增加聚烯烃高端专用料生产、减少低端通用料生产。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增加高端专用料生产、减少低端通用料生产。目前,我国化工生产需要的很多高端产品仍需百分之百依靠进口,有的高端产品自给率仅为1%,这些产品将成为主营炼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

      未来,石化行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石化产业智能化;其次,新型催化、分离和过程优化技术,支撑石化产业升级;第三,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将成为炼油技术发展的主流;第四,重油加工技术成为炼油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五,烯烃原料多元化技术,甲烷、C4/C5、煤等制烯烃技术;第六,合成树脂专业化、高端化产品生产技术;第七,合成橡胶向环保、节能、高性能、高端产品方向发展。

      模式创新

      我国主营炼化企业未来要向建立融合型、复合型的炼化产业新业态方向发展,这是对生产和经营模式的创新。首先,建立智能型石化生产、经营模式,包括建立个性化服务型业务体系,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其次,建立煤、气、油综合一体化产业模式,通过优化原料降低成本,通过多种原料降低风险;第三,发展3D打印、石化金融、碳交易、“互联网+”等超越石化模式在石化市场的创新应用。

      我国主营炼化企业已经借助互联网建立起新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未来还要借助互联网建立起新的营销模式。同时,还要发展石化金融相关产业,让石化与金融互相促进、互相协调。

      石油石化企业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并做好碳排放和碳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因为中国必须推进全球化进程,而推进由全球主要国家参与的《巴黎协定》是推进全球化的一部分。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炼化企业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