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甲醇二次贸易市场正逐渐萎缩
我国甲醇二次贸易市场正逐渐萎缩
  • www.chemmade.com
  • 2017-07-21 09:09:50
  • 期货日报
  •   2017年上半年,我国甲醇产量约222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10万吨,增幅5.1%;进口约390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5万吨,降幅8%;表观消费量约260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2万吨,增幅2.4%。国产增多,进口减少,直接消耗和工厂对工厂贸易增加,二次贸易市场逐步萎缩,这是上半年甲醇市场的特点。

      上半年进口放缓

      201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甲醇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5万吨,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万吨。去年10月以来,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普遍大幅上涨,创出3年来高位,促使我国去年全年进口甲醇超过800万吨,仅上半年就进口425万吨。今年以来,相对较高的甲醇价格严重刺激国内甲醇企业高负荷生产,部分常年未开的装置重启,上半年我国甲醇总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

      国内的高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甲醇对我国的出口,而且,上半年我国对外出口(转口)甲醇约1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相对抑制了国际甲醇高昂的价格。对于港口市场而言,进口减少、转口增多,并没有造成无货可用的局面,相反,国内港口地区库存持续维持相对高位,国产货与进口货在港口市场甚至进行了两轮价格博弈,并占据了一部分港口市场。

      传统下游需求萎缩

      从数据上来看,2017年上半年,甲醇传统下游整体呈现萎缩状态,尤其环保、安监等造成甲醛对甲醇需求量大减。此外,因原油价格下滑,液化气价格持续走低,二甲醚需求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二甲醚对甲醇的用量。就实际需求来看,上半年传统下游需求占比继续下滑,而甲醇制烯烃占比已超过50%。

      贸易方式逐渐改变

      产量增多,表观消费量增长,但传统下游需求却在下滑,这表明我国甲醇二次贸易市场继续萎缩。2016年,我国3900万吨的产量及4700万吨的表观消费量,其中约2100万吨没有经过贸易直接进入下游,占比约44.68%,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46.15%左右。其中,甲醇制烯烃工厂自有甲醇占了绝大部分比例,而部分甲醛、醋酸、二甲醚、甲烷氯化物等工厂同样自有甲醇装置,严格来讲,这部分甲醇只是中间体,并没有作为正式的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除去这一部分,甲醇工厂直接对下游的厂对厂式贸易也在增加,而沿海盛虹、富德、兴兴等烯烃工厂又占据了大量的进口货物,这样,留给贸易商进行二次贸易的货物更少。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长期的环保、安全生产治理,对于甲醇传统零散下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部分小企业被迫关停甚至拆除,整体上影响了甲醇传统下游的需求。而江苏盛虹、常州富德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开启,再度提高了甲醇制烯烃在甲醇下游中的占比。

      长远来看,我国甲醇传统下游经过常年的运作,市场已基本接近饱和,并无再度扩张的空间,甲醇制烯烃工厂因用量较大,多数采取自备或长约上游的方式。近年来,随着环保、安监的升级,部分零散甲醇下游正逐步被淘汰,这部分需求将呈持续减少的态势,对于我国甲醇二次贸易市场而言,粗放的经营方式已是过去式,未来经二次贸易环节进入市场的甲醇,将逐步继续减少。
  • 文章关键词: 甲醇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