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爆燃事故再敲警钟
从即日起到明年10月底,南京主城区范围内将关停搬走所有的危化企业;在最近几年内,南京长江以南的主城区范围将只保留金陵石化一家化工企业,其他化工企业一律退出。这是7月29日,南京安监局副局长刘照华在“7·28”南京栖霞区原塑料四厂爆燃事故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
同时,南京市政府还将着手根除城市地下危险管线的安全隐患,排查城区内近6000千米管道线路,“无论符合国家新标准的地上管道线,还是以前老的地下管道线,全部进行物理探测、排查定位,设立安全标识。由于工程量巨大,可能需要2~3年时间完成所有排查及标识工作。” 刘照华说。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化扩张迅速,致使以前远离市区的化工企业逐渐与居民密集区“亲密接触”。有些老厂甚至出现被居民区包围的态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如2007年5月12日,河北沧州大化发生爆炸,7000余人被迫转移;2008年12月18日,江苏高邮市助剂厂DCB生产车间精馏工段发生一起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周边居民多人受伤;2009年7月15日,河南洛染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上百群众受伤住院等。
因此,近年来各地都对化工企业特别是危化企业实行强制搬迁政策,纷纷兴建化工园区,化企出城进园的步伐明显加快,腾出的许多原址随即成为商业开发的热土。
但是,企业搬出去了,原址地下却掩埋了许多易燃、易爆、有毒的管道和压力容器等,给以后的施工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7·28”南京爆燃事故,就是施工单位在其停产厂区进行平整场地过程中,违规作业,挖掘机械碰断一根地下丙烯管线造成的。
显然,不论是现在仍处居民区的化企在役容器,还是遗留在化工废址下的各种管道,都在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安全,其搬迁及后续整理工作,都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时时监管和齐心协力配合。
“化企搬迁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除了新址的巨大投资外,旧址的清理工作也需要大量资金。”江苏省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科科长庄文栋表示。据记者了解,江苏南通市为搬迁江山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南通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3家重点化工企业,拨付补偿资金6.25亿元,带动企业完成相关投资40亿元。可见化企搬迁所需资金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
“搬迁企业要彻底清除多年生产过程中遗留地下的各种管道,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这对于一些困难企业来说是有较大难度的。”庄文栋说,“如果政府能够为此建立专项资金,依照企业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资金支持,就能有效避免搬迁企业对遗留地下的危险管线一丢了之,使企业搬迁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他还同时建议,可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把现有的化工危险物料管网进行全面清查摸底造册,由建设部门向社会公布,以便对施工方进行施工指导。
“因为企业对自己的地下管网情况是最为清楚的,所以搬迁企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供有关档案资料,以便保证后续施工安全顺利。这是搬迁企业应当履行的告知责任。”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安环部徐斌部长对记者说。他认为,对于许多化企现有的涉外物料输送管线,企业要在沿途设立明确醒目的标识,并在上面提供报警电话,同时企业要安排专人进行按时巡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认为,为了避免危险再次发生,政府部门在搬迁时应当加强监管,可以使用“艾克勒姆五步分解法”,来了解周围到底有多少化工厂、搞清楚哪些企业容易产生爆炸、画出危险物地图、提供资金解决危险问题、对群众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
业内专家同时提醒:为避免新的化工园区若干年后再次成为居民密集区,各地的决策者们应以发展的眼光规划未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思诚表示,规划对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十分重要。因此在规划中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