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各国一起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会议达成270多项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此次会议虽然对
PVC当前供需影响不大,但是梳理下来,却是为PVC后期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比如金融支持方面——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资金支持为很多实体企业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机会。
比如务实合作方面,在本次论坛期间及前期,中国又同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一批“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文件和多项合作协议。其中之一便是发布了《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及地区,贸易合作将会更加通畅和便利。
我国氯碱产品出口主要流向与“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基本相符。2016年我国PVC粉出口量在103.86万吨(2016年国内PVC总产量为1669.2万吨,出口占比仅为6.2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量在85%以上。2016年具体出口国家统计如下:
有国内PVC企业表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之一,要求一带一路涉及地区,在物流方面要求降低费用。运费降低,将进一步增加我国
PVC及下游相关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但此消息尚未有官方进一步确认。
我国PVC生产企业多集中在西北地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位置,与中亚五国相邻,尤其是新疆地区,位置更佳。早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不久,新疆天业已经择机与哈萨克斯坦最大的PVC型板管材生产企业GALAKSI公司合作,形成中外上下游结合的产业链。后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企业或会寻求中亚、中东、非洲等更大范围内的进一步合作共赢。
PVC可延伸加工塑料管材、地膜等节水器械,如果将其拓展到现代农业应用领域,将实现“化工+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为我国西北地区、中亚、非洲等地都属于常年干旱少雨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最为合适。就此来看,PVC市场潜力无限。
此外中泰化学也早与埃塞俄比亚管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泰化学主营产品PVC树脂将以埃塞俄比亚为战略突破口,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出口新兴市场非洲。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产业的加速发展,基建对PVC大口径管材等需求潜力巨大,我国氯碱行业出口空间将更加广阔。
具体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将在基础建设、产业合作、金融支持等方面为塑料管道行业带来利好,给整个行业带来积极影响。相关机构数据表示,到2020年,塑料管材产量超过1600万吨/年,其中涉水产品仍是主要应用领域;塑料管材在各类材料管材中市场占有率将超过55%。应对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行业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将为
PVC市场提供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国内PVC行业消化过剩产能,弥补国内房地产调控等对PVC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