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准备 中国原油期货果真要来了?
www.chemmade.com
2017-05-12 14:09:48
卓创资讯
2017年5月1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原油期货业务规则的通知》。而且,经报告中国证监会,还一并发布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细则》、《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结算细则》等11个业务细则。与之前频繁的市场传言相比,上期所官网发布通知并明确提出相关业务细则,这或许就意味着,能源中心已经蓄势待发,只等一声令下。
筹备工作漫长且艰辛
自2012年4月,原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将在年内推出继美国、英国后的第三个全球性石油期货市场,以争夺石油定价权”开始,至今已经有5年之久。期间,原油期货的提出以及设计等工作历历在目。
剑指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 争夺原油定价权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最二大石油消费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五大原油生产国,但是全球石油贸易以及定价的中心却在纽约和伦敦。全球范围内流通的原油现货,均不同程度的挂靠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而由于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高,原油进口价格并不受自身管控,一度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也因此,国内业界开始热议“争夺原油定价权”的话题。
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发展了30多年,每年的交易规模达到数万亿美元。虽然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诸如日本、迪拜等原油期货场所,但与传统“两强”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原油价格定价始终无法摆脱WTI和布伦特的影响,因此成交量稀少。
不过,与其他地区的原油期货相比,中国原油期货交易品种选取中质含硫原油,从而规避了与WTI和布伦特两大轻质低硫原油期货的正面冲突。欧美原油期货已被全球石油贸易作为定价基准,因此,中国原油期货采取“曲线救市”的策略,以中东中质含硫原油作为交割品种,进而争夺细分市场话语权,我们认为是相对可行的。除避免针锋相对之外,随着轻质原油供给过剩加剧,亚太地区炼油技术的提升,中质含硫原油相比轻质原油将更具经济性和吸引力,且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合约设置利弊共存
由于中国原油市场依然处在政府的管控之下,并未形成市场化竞争模式。因此,推出原油期货应考虑实体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问题。根据标准合约来看,中国原油期货将采取实物保税仓库交割,而并不是完税交割方式。据卓创资讯了解,保税油库大体分布在辽宁、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地,一期保税库容约为535万立方米,先期投入使用230万立方米。
虽然近两年政府政策向民营炼油企业大力倾斜,原油进口管制逐步敞开。但自今年开始,地方炼厂申请原油进口权限已经被暂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显然是一大冲击。因此,对于被关在进口权限大门之外的民营炼厂,试图通过原油期货交割实物来解决原料问题的道路现在来看是很难行的通的。其次,据我们了解,目前除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央企之外,地方炼油企业当中,真正有意愿和能力去参与期货交易的数量并不多。
此外,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标准合约的交易单位为1000桶/手,与WTI和布伦特期货一致,但却是意见稿的10倍。交易单位的扩大,势必会增加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而由于原油期货是全球大宗商品期货,显然与国内部分商品期货属性有所不同,进而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实力偏弱的投机主体。而且,中国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由此也将产生汇率方面的问题。人民币目前尚未完全市场化国际化,外来投资者也将受到影响。在涨跌停板幅度方面,中国原油期货的波动限制为±4%,这一幅度远低于欧美原油期货。波动幅度被抚平显然更有利于管控国内投资者投资风险,但同时也可能会因此而降低市场吸引力。此外,中国政府对资本的管制能力较强,极端情况下的强制力或许也是外来投资者的担忧之处。
发展前景任重道远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原油产销国,推出原油期货并不冒失。只不过,与纽约和伦敦两大原油期货相比,中国原油市场的相对封闭、期货市场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对不完善等,都将制约中国原油期货的发展。至于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品种以及争夺原油定价权等宏伟目标,不可操之过急,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内原油市场化与原油期货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总之,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势必会丰富市场投资标的,为国内资金配置也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且,作为金融产品,也将丰富国内生产企业的经营手段,应对市场的潜在风险。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的推出必定将是做足准备的,未来发展同样任重道远。
文章关键词:
原油期货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