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大原油消费国,包括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每年的原油消费量都占了全球原油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且近几年需求量持续上涨,快速上涨的需求正是一路推涨油价的主要拉动力量。2016年,虽然中国经济表现疲软,但印度对原油需求的增长正弥补了中国的缺口。整个16年,亚洲地区依然为全球原油消费量贡献了34%的份额。
随着中国对地炼的逐步放开,特别是进出口额度的大幅提升,地方炼厂正迎来了机遇和挑战。也正因为进出口的放开,地方炼厂的出口市场逐步走出国门,成品油的大幅出口正是在国内供应满足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相对疲软的经济不能消化掉如此多的成品油,原油消费必将影响较大。第二季度中国汽油出口创下历史第二大单月增幅,出口量大幅攀升,这一现状正说明国内消费疲软。
随着亚洲四大买家的原油需求下降,沙特已经对原油价格进行折价销往亚洲地区。沙特此次降价处理原油,一方面主要考虑到减产所造成的市场份额降低,为了保住最重要的亚洲客户,降价作为优惠条件;另一方面,低价拉动销量,也说明沙特,特别是中东OPEC国家对于整个油市的低迷担忧。
整个亚太地区在过去几年都保持了对原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在17年上半年出现大幅下滑,尤其是日本,下降幅度达24%,虽然进入下半年需求稳定并且有所回暖,但幅度微小,整体来看,原油需求不容乐观。
减产延期的讨论随着5月25日时间临近渐渐提上日程,沙特和俄罗斯希望缩减供应以提振油价的作用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明显,油价在整个一季度继续上涨破55美元/桶动能不足,继续上涨乏力。需求不足,特别是亚洲需求疲软,有望成为延长减产达成的一大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