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企业寻求转型 二甲醚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企业寻求转型 二甲醚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 www.chemmade.com
  • 2016-12-21 10:28:51
  • 金银岛
  •   近年来,国内甲醇制烯烃(下称MTO)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甲醇制烯烃装置产能已达千万吨级别,MTO装置的兴起大大缓解了甲醇行业产能过剩的危机,但也在无形之中抬高了甲醇售价,进而导致甲醇传统下游行业成本大幅度增加,二甲醚产业开工率一度跌破20%,此数字从08年国家推崇二甲醚以来是从未有过的。

      二甲醚产业大批量停工并非偶然,据金联创统计数字显示,从2008年国家推崇清洁能源起,一直到2014年,国内二甲醚装置产能持续处于增加状态,进入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跌,加之MTO装置的大批量投建,原料甲醇价格持续攀升,二甲醚装置利润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亏损,气醚价差也首次出现倒挂现象,终端用户采购积极性大幅度下降,部分企业装置因不堪成本压力陆续开始出现停工减量,个别企业装置转让,截至到2016年年底,国内可开工企业仅剩不足1000万吨/年,开工率也跌至不足两成。

      二甲醚产业沦落到现在,MTO装置的大批量投产也仅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二甲醚产业本身就有诸多问题迟难得到解决,从而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白白浪费,至今,有些问题仍没有答案,现金联创就将一一细数多年来使二甲醚产业作茧自缚,从而导致二甲醚行业濒临消失的主要原因:

      一、目前国内遍地二甲醚装置是因盲目追求经济“大跃进”的后果,这次大跃进背后动机是大量的企业想在被鼓吹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中分一杯庚,而国家相关部门管束不力,导致二甲醚装置产能在发展的黄金时期过早出现产能过剩。

      二、一些不法商贩看到气醚之间价差的商机,大量的二甲醚被掺混于液化气中甚至直接当成液化气售卖,受到不法商贩的带动,此后二甲醚产业发展近十年的黄金时期,几乎全部用于与液化气掺混使用。

      三、大量二甲醚装置投建后,所有厂家全部着眼于眼前利益,二甲醚下游产业开发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导致了大量MTO装置投建以后,原料甲醇成本持续高企,二甲醚用途单一,成本压力无处转嫁的尴尬局面。非常典型的“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四、国家相关部门渎职失职,由于缺乏对二甲醚市场的有效管控,多数用户长期以来一直将二甲醚掺混于液化气,进而致使二甲醚行业乱象丛生,安全事故频发。

      五、相关政策法规迟难出台,据金联创统计数据显示,《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标准》和《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钢瓶标准》的编制工作早在2012年中就已基本结束,而上述两标准早在2011年就被列入国家能源局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但截至到2016年年底,国家相关部门并未出台以上两标准的实施日期,二甲醚长期处于“黑户”状态,虽然金联创对上述两标准实施之后的市场预期并不看好。

      六、基层民众思维麻木,明知二甲醚与液化气混合燃烧有安全隐患,但由于二甲醚价格低廉,大量用户甚至将炉盘改造成为气醚混合灶具,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急风灶。

      七、多数业内人士对二甲醚产业发展过于自信,但由于二甲醚用途贫瘠,加之近年来城镇化速度加快,天然气推动燃气市场结构调整,居民天然气使用量猛增,其他高清洁能源近几年均处在萎缩状态。

      二甲醚产业自国家推崇至现在,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但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基础较弱,已严重偏离了初衷,随着原料甲醇价格持续高企,二甲醚产业已到了存亡危机的关头,但照目前的态势来看,由于二甲醚多数企业并未有良策,大批量企业停工减产或将延续至2017年,而寻求转型的二甲醚企业数量也将逐渐递增,二甲醚行业“洗牌”已势在难免。
  • 文章关键词: 二甲醚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