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改:宜保证中性原则
www.chemmade.com
2016-11-06 08:59:45
中国经济导报
随着冬季用气高峰的到来,为了缓解保供的压力,中石油计划自11月20日起上调非居民天然气价格10%~20%。依据2015年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自2016月11月20日起最高可上浮20%。
中石油此举显露了供气市场化端倪,并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通过调高工商业冬天用气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气时,减轻今冬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状况,缓解其保供的压力。另一方面,过去我国储气库冬季调峰气价未实现市场化,基本执行政府规定的统一价格,而储气库设施建设运营成本偏高,亏损运营常态下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有造成冬季供气短缺之虞。而通过提高冬季供气价格,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主确定对外销售价格,不仅终结了之前统一气价的历史,提高天然气供应价格灵活性,而且更能刺激企业建设天然气储气设施的积极性,增强我国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但现在关键问题是,要解决天然气冬季供应价格上浮合理性、找到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合理点,更好地推进天然气供应价格市场化,应把上浮价格的决定权交给社会,靠市场上供需双方的真实需求来说话。当前,我国天然气价格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一个价格上浮幅度范围。
显然,建立天然气冬季供应价格市场化机制,最好的办法是走社会听证程序,让所有供气和用气企业参与;并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让双方企业通过积极沟通方式,提高天然气生产、储运、销售等方面成本信息透明度,共同确定出一个冬季天然气需求双方能接受的合理价格,并建立动态价格机制体系。
综上所述,天然气价改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能源改革工程,对其利弊要全面权衡,要保证其出台的中性原则,既要考虑生产供应端企业的利益,也要考虑用气企业的承受能力,实现互利共赢。同时,更要张扬其改革有利因素。因为目前使用天然气的多为中小微企业,现在企业本身负担较重,成本较高,如果再加上天然气价格上浮,企业生产经营更会雪上加霜。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不少工业企业“煤改气”和锅炉改造带来的稳定需求增量,如果因为价格上浮过高而减少或放弃或减少天然气用量,或选择重新烧煤,则会重新加大排污量,让近两年刚取得的大气雾霾治理成效毁于一旦,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文章关键词:
天然气价改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