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大力培育环境治理市场主体 力推环保PPP
www.chemmade.com
2016-09-29 15:07:08
中国证券网
9月29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旨在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环境产品。
意见提出,绿色环保产业不断增长,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培育50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打造一批技术领先、管理精细、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国际化环保公司;到2020年,环境治理市场全面开放,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生态保护市场化稳步推进。
意见明确,要推行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其中,在市政公用领域,大力推行特许经营等PPP模式,加快特许经营立法;在工业园区和重点行业,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实施环保领域供给侧改革,推广基于环境绩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区域一体化服务模式;实施“互联网+”绿色生态行动;加快建设市场交易体系,建立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林权的交易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产品。
意见表示,要构建市场化多元投融资体系,鼓励多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发行上市。
意见还强调,要完善收费和价格机制,完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以及制定支持科技城黄鑫的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环保科技创新。
意见也特别明确,重点加强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招投标市场监管,研究制定环境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强制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制定环境PPP项目按效付费办法。
据研报显示,在目前全国PPP项目库中,环保及公用事业类项目 (含水利建设)达到了3194个,占全部项目的34.4%,是项目数量最多的领域;项目对应总投资额达到1.81万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17.05%,仅次于交通运输领域。
“十三五”以及未来的10-20年,我国将围绕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三大领域的重点整治,投资主线从减排转向治理。从测算看,“十三五”水、气、固废三大领域的原有业务模式将继续保持20%-30%的增速,而水环境、海绵城市、土壤修复将带动1.5万-2万亿的投资,年投入3000亿-4000亿元为环保投入增量。加上传统业务2015年环保投资体量5000亿的基础上每年保持25%的增长,环保行业年投资体量将从4000亿-5000亿上升到1万-1.5万亿。
文章关键词:
环境治理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