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三桶油对于地方炼厂发展颇有微词,地方炼厂原料品质与三桶油基本类似,而地方企业依然享受灵活的税费抵扣,最终导致三桶油产品价格竞争力缺失,特别在成品油批发环节尤为明显。
据了解,作为一家500万吨/年加工能力的国营炼厂而言,每年缴纳税费高达80亿元,而同等规模地方炼厂每年缴纳税费不足10亿元,地方炼厂税费缴纳问题已经引起国税局的关注,并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对相关炼厂进行相关检查,严格规范税费抵扣的各项要求。
最新的消费税抵扣公告提及:所准予扣除已缴纳消费税税款的成品油仅限于进口以及从成品油生产企业购进,从其他企业购进的成品油已纳消费税税款不得扣除。
消息称,该项政策预计在9月份出台,目前山东地炼市场按兵不动,不过如果按照最坏的结果来看,对山东地方炼厂冲击将十分激烈。
首先,地炼成品油价格或将被动提价。若灵活的税费抵扣难以为继,势必间接推高地方炼厂成品油批发价,涨幅极有可能达到700-800元/吨。如此一来,地方炼厂成品油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地方炼厂市场份额扩张速度随之减弱。
其次,地炼成品油批发价上调,将带动三桶油批发价格随之上调,批零价差缩窄,近几年一直处于蜜月期的终端零售市场经营利润将受到直接影响,民营加油站动辄优惠1元/升的现象也将减少。
再者,加速地方炼厂化工板块布局。近年来部分地方炼油企业积极延伸化工产业链,但地炼企业依然以炼油产业为主,化工产业进展较慢。炼厂以原油为原料加工化工品,无需缴纳消费税,后期油头化尾的加工模式或将得到快速推广。
最后,刺激山东地炼加大成品油出口。从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部分地方炼厂申请成品油出口配额,并陆续有汽油产品出口到国外,但出口量相对较少,不及产量的5%。国内成品油出口免交消费税、增值税,相应的城建与教育附加税也无需缴纳,在国内外成品油存在裸价价差的时候,炼厂通过贸易复出口的方式出口成品油有望增加。
目前,消费税政策具体执行力度尚未可知,对于炼厂来说,或将承受短时阵痛,但有利于整个国内油品市场体系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