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煤制烯烃处境尴尬 行业仍有发展空间
煤制烯烃处境尴尬 行业仍有发展空间
  • www.chemmade.com
  • 2016-03-28 14:32:16
  • 卓创资讯
  • 近几年,煤制烯烃迅猛发展,截止目前已经有21套项目投产,另山东大泽装置亦于今年3月中旬试车。然而,集中性的项目投产与产能扩张引发了业界的热烈议论。加之近几年化工业持续走弱,市场对于煤制烯烃重复性投资、结构性过剩等指责越发激烈,那在未来,煤制烯烃的发展在停止和扩张中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整体的竞争力又是怎样?


    上游主要原料议价能力简析


    煤制烯烃的上游原料是煤炭或者是甲醇。煤炭方面,据测算目前其需求量不足40亿吨,而其产能已达55亿吨以上。社会库存量方面若在1.5亿吨附近是相对比较正常的水平。而目前其社会库存量已经高达3亿吨左右,超出正常水平一倍。种种情况导致其市场议价能力较弱。煤炭行业黄金10年已经渐行渐远,而白银5年尚未如期而至,2012年至2020年或许是煤炭行业最为艰难的时期。同时针对煤制烯烃而言,上马CTO项目的投资者一般会同时自备煤矿,尤其前期在中西部地区,部分政府发展煤化行业多为解决煤炭产能过剩的,借助鼓励发展煤化工的政策优势来绑定煤炭的分配。所以基本上煤制烯烃的项目原料的采购都是自供。原料价格方面也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企业内部做好自行分配即可。


    甲醇方面,通过前期的数据统计来看,甲醇的进口依赖度仍旧维持在10%以上,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其表观供应量明显大于需求量。同时,甲醇行业目前市场化自由竞争程度较高,市场也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指引。综上所述,就整体情况来看,煤制烯烃上游原材料对烯烃的议价能力表现一般。


    下游需求发展情况简析


    而下游情况来看,烯烃产业链数据呈现尚可。煤制烯烃的发展不仅仅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替代石油、天然气,还可以弥补国内巨大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缺口。像当前发展非常火热的五大路径作的产品都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煤制烯烃的主要产品PP和PE2015年表观需求量分别达2009.38万吨和2312.8万吨,自2010年至今,其年平均增速在9%和10%,进口依赖度分别在16.91%和42.6%。但即便如此,他们还分别存在231.38万吨和784万吨的需求缺口。毛利率方面,即便是甲醇制PP其2015年毛利率也维持在6%以上。其他的烯烃下游产品表现也相对理想,除个别产品呈现小幅亏损的现象,整体而言其毛利都呈现正向发展。另外,作为煤制烯烃的产品,以PP、PE为例,其市场目前处于中石化、中石油和煤化企业三足鼎力的局面,其价格目前多为企业定价,对下游及终端客户的议价权较强。当然编者所谓的这种议价能力较强,只是针对当前项目配套的产品而言。但比如说东营瑞昌、浙江兴兴等相关企业,他们的丙烯是外销的,而丙烯是一个市场化很强的产品。同时丙烯作为中间品并不受企业重视,大企业往往对其随波逐流。所以说整体来看煤制烯烃的议价能力还是不错,但具体做到哪一步,这就要看后期企业对自己项目的一个设计和掌控。


    但无论如何,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发展并推进煤制烯烃升级,不仅有利于促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对拉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烯烃多元化愈演愈烈 多路线产品竞争简析


    成本优势是不同工艺竞争的重要因素。新技术以丰富的原料供应、低廉的成本优势迅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大批量项目集中上马。近两年是新产能集中崛起的阶段,煤基甲醇制烯烃方面有延长中煤、中煤榆林、宁夏宝丰、山东联泓以及陕西蒲城等项目陆续投产,今年亦有浙江兴兴、阳煤恒通等项目上马。而PDH方面去年有宁波海越、浙江卫星、绍兴三圆相继上马,今年5月东华扬子江打响PDH新产能投产第一炮,8月份烟台万华在万千瞩目中崛起。按照业者的预期,新兴产能必能以猛虎下山之势凭借成本优势在低迷的产品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然而,自2014年6月中下旬开始,国际原油因激烈的政治博弈而走上不断跳水的不归路,油价长期在30-40美元/桶低位徘徊。这使得油制烯烃成本竞争力不断放大,但也使得其他生产工艺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更加黯淡,烯烃多元化竞争趋势加剧明显。


    据数据统计,煤制烯烃受煤炭价格影响,整体生产成本相对稳定,持续在4000-6000元/吨波动。而油制烯烃受原油跳水影响明显,从2014年的9500元/吨上下一路走至今年的4000元/吨上下。在前面我们也讲过,当国际原油价格在45/50美元/桶时,煤制烯烃才有成本竞争优势,再考虑到蒸汽裂解装置丰富的产品产出以及煤制烯烃装置高昂的成本折旧费用,两相对比,阶段内的高低上下不言而喻。而甲醇制烯烃更是苦不堪言,8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竞争平衡点使得在当前的低油价下只能维持保守的操盘方式。


    相关企业目前运行现状


    从开工情况来看,我们也发现,拥有上下游配套资源的比如神华包头、中煤榆林等开工负荷长期保持稳定。甲醇制烯烃方面,诸如山东联泓、南京惠生、宁波富德等具有下游配套装置的项目仍保持一定盈利,开工相对稳定。然而山东东营几套缺乏下游产品延伸的MTP装置比如东营瑞昌、东营龙港、齐成华滨,甚至包括东北的沈阳蜡化也基本处于停工观望之态。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我们注意到其中有很多装置尤其是小规模的MTP装置,停车的主要原因是集中于市场行情方面。换句话讲,是在原油和煤炭、甲醇的原材料成本对比因素上。原油方面,我们依旧认为过剩的供应量不会得到解决。产油国减产甚至冻产缺乏有力的带头人,彼此之间难以达成利益共识。虽然美国页岩油减产渐成趋势,但伊朗原油重返市场将有效弥补页岩油产出缺口。而且,全球超高的原油库存,将是另一大供给压力。中国原油需求增量无法改变当前过剩格局。2016年整体水平或低于去年,但伴随国际原油完成探底,虽然目前还处于低位震荡的态势,但止跌迹象逐渐明朗,后期原油价格或缓慢回升。2016年预计其波动区间在30-50美元/桶,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而煤炭价格目前已经跌至价格低点,但其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而且现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煤炭需求不足,一段时间内,煤炭价格难有大幅回升,低位震荡将是其主流趋势。可以说,从长期来看,新型煤化工的成本优势仍在。


    编者认为,即便单纯从经济上来考虑,未来项目扩张仍将继续,煤制烯烃是目前以及一定阶段内仍将处于尴尬处境,但长远来看仍有发展空间的行业。2016年,山东大泽已经率先试车,接下来中煤蒙大、青海盐湖、神华新疆等项目将陆续投放市场,而我们对他们的表现拭目以待。

  • 文章关键词: 煤制烯烃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