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麦当劳被曝用泥胶为麦乐鸡“塑形” 引全球关注
麦当劳被曝用泥胶为麦乐鸡“塑形” 引全球关注
  • www.chemmade.com
  • 2010-07-06 09:34:37
  •   近日,美国麦当劳销售的麦乐鸡被检出含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昨日回应:这两种物质的含量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专家则表示,特丁基对苯二酚有致癌性,绝对不宜过量。
      
      全球关注
      
      靠化学物质保持麦乐鸡方形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首席医疗记者近日表示,在美国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泥胶和石油成分的化学物质,即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全球的强烈关注。
      
      据了解,聚二甲基硅氧烷这种化学消泡剂经常用于玩具泥胶和化妆品,同时它也是治疗腹胀药物的成分之一。特丁基对苯二酚则是一种动物和植物油的防腐剂,含有石油成分,食用一克可引发恶心、呕吐、耳鸣,严重者甚至窒息。
      
      美国烹饪节目主持人金博尔认为,麦当劳加入这些化学物质,是想保持麦乐鸡质感和方块形状。
      
      麦当劳回应
      
      符合国家标准 可安心食用

      
      昨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用邮件回复记者称: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麦当劳在中国售卖的麦乐鸡中两种成分的含量完全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消费者可安心食用。
      
      该公司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而特丁基对苯二酚是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安全高效的食用油脂抗氧化剂,可增强油质在保质期内的稳定性。
      
      麦当劳回应:聚二甲基硅氧烷含量标准是10PPM,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含量标准是200PPM,中国售麦乐鸡中其含量符合标准。
      
      专家说法
      
      用量须谨慎 过量会致癌

      
      对于麦乐鸡里含有的两种化学成分,专家表示,两种化学成分都是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用量必须谨慎。
      
      武警总医院副主任营养师刘庆春表示,特丁基对苯二酚是一种“油的抗氧化剂”,在油中加入适量,可以抑制霉菌、防止油变味变坏,也可以叫做油的防腐剂。这种物质有一定毒性,并有致癌性,因此绝对不宜过量。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是限制使用的,并不是禁止使用。最大使用量是每公斤0.2克。但由于目前对这种物质没有国家统一的易行的检测手段,所以对于这种物质的使用监控并不是非常理想。
      
      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董金狮表示,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作用是防止油炸过程中过度起泡。目前国际上认为这种物质是无毒较为安全的。每公斤的用量限制在0.1克以下。
      
      食品用“二甲”必须先申报
      
      昨日上午,解放军306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刘刚表示,将化工产品当做食品添加剂,应经过申报检验才能被批准。
      
      刘刚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将带有“二甲”的化学产品作为添加剂或是膨松剂等使用,是应该需要申报的,但具体在美国食品检验中,规定哪些物质是一定要经过检验合格才能添加的也不是太清楚,因此不好判断。
      
      市民反应
      
      这段时间不会再吃

      
      记者走访了广州多间麦当劳后发现,不少市民闻“讯”后,都表示短时间之内不会再吃麦乐鸡。
      
      昨日中午,在天河岗顶总统大酒店二楼的麦当劳店,前来吃快餐的人们络绎不绝。在体育东路的广东外经贸大厦麦当劳店,来晚了的市民依旧需要找位置。对于麦乐鸡含有化学成分一事,该餐厅经理表示,所有的食物都是经过检测合格的,不会对人体有所伤害。他同时表示,该餐厅的麦乐鸡销售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而对于闻“讯”的市民,则有人担忧有人力挺。昨日中午,在岗顶的麦当劳,大学生小陈和两名同学听闻“麦乐鸡”事件后说:“这段时间都不会再吃麦当劳了。”也有市民依然力挺麦当劳,“要说麦当劳的食品没有营养我信,但是对它的食品安全还是比较放心的”。昨日下午,在广东外经贸大厦麦当劳店,正在吃薯条的市民郭先生说:“如今哪个食品不是或多或少含有化学成分。”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