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FECO公示了2016年氢氯氟烃经(HCFCs)销商备案情况,较2015时的数量已有所减少。这反映出随着中国持续推进HCFCs生产和消费量的淘汰,相关市场参与者退出及转换经销产品的脚步也正加快。
2015年12月4日,中国环境保护部下属的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FECO)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公示了2016年氢氯氟烃(HCFCs)经销商备案情况。
据了解,国内共83家HCFCs经销商向FECO提交了2016年销售备案材料。其中,浙江省25家,广东省14家,江苏省10家,山东省7家,辽宁省3家,上海市10家,北京市4家,天津市3家、江西省和重庆市各2家,河北省、安徽省和四川省均为1家。
而2016年经销商总数较2015年时的88家,减少了5家。CCM认为这反映出随着中国持续推进HCFCs生产和消费量的淘汰,相关市场参与者退出及转换经销产品的脚步也正加快。
具体来说,2013–2015年是我国制冷空调行业HCFCs替代工作的第一阶段,而到2016年,将进入第二阶段工作,相应生产和消费量的淘汰也将加速。
随着整体市场空间的持续缩窄,CCM认为国内HCFCs经销商也需要更多地去考虑未来经营存续问题。其中特别地,经销产品转换抉择应更早摆上台面。
主要因为FECO于早前2015年6月时发布了《HCFCs重点替代品第一批推荐目录(征求意见稿)》,制冷空调行业新的市场风向标已被树立:中国政府会在未来持续推进自然工质制冷剂的普及化应用。
其中,该推荐目录仅包括一个含氟制冷剂:二氟甲烷(HFC-32);剩余的均是自然工质制冷剂,例如丙烷(R290)、异丁烷(R600a)、二氧化碳、氨和环戊烷等。
结合业内访谈交流,CCM了解到国内HCFCs经销商在面临经销产品转换时,仍会优先选择氢氟烃(HFCs)产品。但是,自然工质制冷剂在未来应用中的占比持续增加,将是不可避免的大势。例如,在中国政府的持续推动下,R290空调已于2015年4月时在国内市场正式上市,并逐步在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等展开应用放量。
这标示着自然工质制冷剂已开始分享HCFCs淘汰所释放出来的市场需求空间。换个角度来看,即是HFCs未来的需求增长空间正被抢占。而这对于HFCs市场参与者来说将是相当致命的,主要因为HFCs行业目前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中,行情的反弹和好转依赖于需求的明显增长。
例如HFCs行业的代表性产品:1,1,1,2-四氟乙烷(HFC-134a),国内总产能约220,000吨/年,但2015年行业平均开工率仅维持在50%左右。据CCM统计数据显示,该平均开工率相较于该行业高峰期:2010–2012年时的平均开工率已下滑了近30个百分点;而平均价格更是较2010–2012年时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