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0月23日发布公告,自2015年11月2日起,继续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韩国的进口己二酸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5年。但笔者认为,这对于当前的己二酸市场来说提振作用有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原油走跌是罪魁祸首。今年的“金九银十”对于己二酸市场来说,只能用黯然神伤来形容,其价格不断挑战市场人士心理底线。9月底市场价格加速走跌,且跌破前期低点。回顾己二酸市场,上一个历史低点还要追溯到2008年年底,原油自2008年7月开始走低,到11月底WTI油价跌破50美元大关,跌幅超过65%,受其影响2008年年底己二酸跌至6500元/吨左右。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今年的原油走势依然左右了己二酸的价格走势,在8月下旬触及历史低点38美元/桶大关后,纯苯市场近期僵持在4600元/吨左右。对于己二酸来说,原料走软,市场将继续阴云笼罩。
供应充足雪上加霜。从国际市场来说,英威达公司10月6日宣布,为了顺应己二酸区域需求和全球供应的变化,计划关闭包括该生产基地的21.5万吨/年己二酸装置。据IHS化学公司的统计数据,全球己二酸年产能已由2010年的280万吨增加至2014年的380万吨,增长了35%,而年需求量从240万吨提高到280万吨,仅增长了16%。全球己二酸装置的开工率从86%下降到64%。国内己二酸产能从2008年的35万吨/年增长至今年的183万吨/年,产能快速增长,装置整体开工率主要维持在58%~64%水平,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工厂采用返点略增等竞争策略,各厂家去库存压力加大,后市难有出色表现。
需求低迷落井下石。对于己二酸下游,聚氨酯浆料、鞋底液等行业呈现出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态势。新《环保法》实施后,聚氨酯行业里也面临环保压力,如直接终端为鞋服行业的聚氨酯浆料及鞋底原液行业,华东及华南地区部分中小企业因高能耗、高排污而面临着淘汰及转型压力。据统计,聚氨酯行业对原料产品需求本应维持5%以上的增长,然而产能过剩凸显,加之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防通缩、提振需求的压力增加,聚氨酯原料整体价格低位回升空间十分有限,终端需求也难以提升。
综上所述,虽然继续实施反倾销政策,但是进口货源对国内己二酸市场的影响已降低,国内己二酸早在2012年便已转型成为出口型。近几年国内保持稳定的低进口量,除部分无法被国产己二酸所替代的高端聚氨酯领域以外,市场已完全自给自足。未来国内己二酸市场或将继续增加出口量,以缓解国内继续增长的产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