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甲烷氯化物:寻求装置生产的利润最大化
甲烷氯化物:寻求装置生产的利润最大化
  • www.chemmade.com
  • 2015-10-26 13:57:52
  • 卓创资讯
  • 甲烷氯化物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甲烷法,乙醛法和甲醇法。我国自巨化集团1990年代引入甲醇制甲烷氯化物以来,由于其氯利用率高且能够循环使用且成本纯度较高下,逐步在全国推广开来,并逐渐走向世界的最佳水平。

     

    甲醇制甲烷氯化物的生产流程

     

    甲醇制甲烷氯化物的流程相对简单。是由液氯和甲醇在氯化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先期生成一氯甲烷,然后再充氯气,生成二氯甲烷。若要生产三氯甲烷则需要再次充氯气。但是在生产三氯过程中,必须要放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才能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否则装置内部会生产一定量的积碳,继而引起装置内部的爆炸。

     

    甲烷氯化物企业多依据成本调整装置生产比例

     

    作为大部分厂家来讲,主要是考虑二氯甲烷的生产成本更低(用氯少),并且下游终端用户的需求更加广泛(制冷剂、聚氨酯发泡、胶水、稀料),而不考虑实际利润的多寡及需求量的多少,仅仅考虑成本因素将二氯甲烷的生产量所占的份额提高。以10万吨/年的装置为例,厂家多数氯化物装置的生产比例调整到6:4,即二氯甲烷的产量为186吨/天,三氯甲烷的生产量为131吨/天。

     

    二氯甲烷的供需失衡有所体现

     

    但据卓创资讯统计,二氯甲烷在2010年之后产能出现明显的增长并增加到144万吨之后,因下游需求并未如约出现上涨,受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自2012年后,二氯甲烷所在装置平均开工率逐步降至50%上下。闲置产能增加、价格下行、行业利润萎缩成为本行业的主要特征。由图1也可以看出,二氯甲烷产能增速明显,但产量及表观消费量的增速却无明显增加,二氯甲烷供应过剩的现状较为突出。但反观三氯甲烷,虽其下游80%左右用于制冷剂R22的生产,下游需求较为单一,但由于生产少且需求稳定,加之部分小作坊生产厂家的存在,其需求过剩情况并不明显。尤其在华东地区,多数生产厂家的产品并不外卖,外卖者则价格偏高,单产品盈利水平似乎要高于二氯甲烷。

     

    归化求解数学模型,追求甲烷氯化物装置的生产利润最大化


     

    我们认为,甲烷氯化物厂家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不光是仅仅考虑成本因素的影响,而调整三种氯化物的产出比。如果要生产,就要追求这套装置的利润最大化。于是通过对相关三种氯化物的价格区间及产量进行了归化求解发现,并不是多生产二氯甲烷就可以盈利更多。将价格和相应的产量列方程,得到一个面的利润差,当二者利润相等的时候便是一条直线,我们用这条直线去截正面得到这样图2。直观的看出应怎样去调整生产比例:亦即当二氯甲烷与三氯甲烷价格的交汇点落于直线上方是,装置生产比例可以是6:4,当交汇点在直线下方时,则应将生产比例调整到5:5。以当前三氯甲烷价格1550元/吨,二氯甲烷价格2100元/吨计算,厂家生产比例应在5:5,才能达到装置利润水平的最大化。

  • 文章关键词: 甲烷氯化物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