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低油价倒逼效应显现 页岩油气商降低成本谋出路
低油价倒逼效应显现 页岩油气商降低成本谋出路
  • www.chemmade.com
  • 2015-10-14 09:57:01
  • 新华网
  • 虽然国际油价已经“腰斩”,但这并未将页岩油气产业击垮。陷入生存困境的油气生产商们各显神通降低开发成本,积极谋划出路。

     

    ECF国际页岩气论坛“第五届亚洲页岩气峰会”10月12日起在上海举行,会期三天。记者采访与会的国内外企业和专家了解到,低油价的倒逼效应已经显现,国内外的页岩油气开发成本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低油价的情况下,如何渡过难关成为全球页岩油气生产商们最关注的话题。

     

    “今年油气企业投资回报率降到了最低的水平,页岩油气领域的生产商都不怎么赚钱。”美国伯蒂森乔治公司总裁乔·巴伦介绍,现在的国际油价比一年前下降了49%,天然气价格下降了27%。所有的页岩油气开发商都更加注重控制成本,另外,近期美国新建了大批基础设施,可以提高油气就地消纳能力。这些措施将进一步降低页岩油气开发和利用成本。

     

    国际化工企业索尔维油气业务部研究与创新副总裁渠祁直言,在困难的时刻,一方面行业企业之间要互通有无,共同分享经验;另一方面,需要更高效的油田管理策略和更多的技术创新。比如,目前在美国已经可以实现一个井台钻十几口井。

     

    如今新技术的出现和管理的优化带来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渠祁介绍,在2014年10月,美国最好的页岩油区块盈亏线为每桶30-40美元,差的区块可能高达每桶90美元以上。而通过共同努力,目前成本平均下降了20%-30%。即使在现在的油价水平中,仍有不少页岩油气公司可以实现盈利。

     

    在加拿大,页岩油气开发的步伐也未止步。在加拿大的能源重地艾伯塔省,2013年页岩气单井建设成本为2000万-2500万美元,单井建设周期为45天;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单井成本降到了以前的一半,建设周期也缩短至30天左右。

     

    如果说北美是“页岩油气神话”的诞生地,那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后起之秀。随着技术突破及设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页岩气战略正在积极推进。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杨雷介绍,我国已经有能力实现页岩气的规模化开发。目前,在3500米以浅的页岩气开发方面已经完全具备自主能力。在很多技术和工程设备方面还走到了世界的前沿,形成了特色的技术。其中,自主技术的“桥塞”比国外引进的成本下降了一半以上。

     

    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是国内页岩气开发的典范之一。从2013年到2015年,涪陵页岩气田压裂试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涪陵页岩气田平均单井稳产试气每日产量32.7万立方米,气田产量突破1200万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田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开发,成本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当前低油价带来的冲击并不明显。”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特种作业事业部副主任薛承瑾介绍说,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单井日产量水平超过30万立方米,而美国页岩气的平均单井产量大约只有9000立方米。这说明虽然我国页岩气开发打井更深,难度更高,但单井产出量存在明显的优势。

     

    虽然我国页岩气开发取得了突破,但不得不承认,当下的成绩与目标期待相比仍存在一定距离。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页岩气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有生介绍,2014年我国生产页岩气大约只有13亿立方米。

     

    “降低成本仍是我国页岩气下一步开发的核心问题。”张有生表示,在低油价的状态下,页岩气需要与代替能源进行竞争才能生存,否则难以实现市场化发展。

  • 文章关键词: 页岩油气商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