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染颜料已经确立了国际主导地位,然而,行业仍然存在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不足、“三废”处理水平有待提升、品牌化进程较慢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染颜料行业要以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依靠技术进步提升整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清洁生产水平以及生态安全标准,升级和改造传统产业。
一、大国变强国,创新作引擎
“十二五”期间,我国染颜料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工业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行业整体规模持续增长,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14家增加到2014年的21家,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达29家。另外,加大了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如:活性染料重要中间体H酸清洁生产新技术、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连续硝化清洁生产工艺等。
虽然行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行业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工作薄弱;成果工程转化、技术集成能力不强;主要能耗、水耗、过程控制及最终“三废”处理技术等急需提升;科技投入强度偏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行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让创新成为发展新引擎,依靠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
二、攻坚高端市场,培育自主品牌
加强高端产品的研制与创新,将支撑行业向高端迈进实现质的飞跃。“十三五”期间,染料企业应加强重点领域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如新纤维、电子液晶、医学、飞机用产品等。高端产品研制要特别关注国民经济其他领域所需要配套产品创新。以下几大领域的市场机遇较大:
一是数码印花。数码喷墨印花是我国今后重点扶持产业之一,预测到2019年全球数码印花布产量将达21亿平方米,我国年产量约为5亿平方米,市场空间在20%左右,且以20%左右的年增长率增长。数码喷墨印花用染料和颜料增长潜力巨大。
二是陶瓷喷墨。我国陶瓷墨水以进口陶瓷墨水主导,预计2015年国内陶瓷墨水需求量4万吨。参考陶瓷工业发达国家陶瓷喷墨占所有陶瓷上色工艺80%~90%的比重,我国陶瓷墨水需求量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三是新能源。如风电、光电、太阳能电池敏化剂、彩色滤色片(CF)等领域。主要涉及ε-CuPc(C.I.颜料蓝15:6)、无金属酞菁(H2Pc)、铝酞菁(AlPc)、钴酞菁(CoPc)、以及杂环类颜料(C.I.颜料黄139、颜料黄150、C.I.颜料红254、C.I.颜料紫23)等品种。
此外,交通运输领域如汽车、高铁、航空航天等,生命科学用领域,如医药、医疗、生物等,电子化学品领域如配套的屏幕、塑料等,化工新材料领域等专用的染颜料都有巨大增长潜力。
另外,行业还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要实现品牌产品附加值质的提升,走上国际高端品牌路线。另外,企业还可通过在国外设立工厂以及销售公司等方式,完成销售网络的国际化布局。“十三五”期间,中国染料工业协会联合英国染色家协会将推进《国际染料索引》的登录工作。
三、迎接工业4.0变革,加强“三废”治理
“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对染颜料行业提出新要求。在绿色制造方面,通过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原材料和能源、改善管理和综合利用等措施,全过程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染料的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升级是未来创新的重点。全行业应调整产品设计理念,设计开发向全生命周期的理念调整,向创制开发转变,向个性化、差异化、高性能化、生态安全转变。系统考虑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应围绕染料绿色产品及清洁生产开发主线,突破重点中间体清洁生产技术、装备的连续化、工艺控制自动化等关键技术。
在智能制造方面,采用化工过程模拟设计软件等现代化学化工开发设计方法,优化设计建设染颜料新产品工程项目,构建产品生态设计标准体系。实现反应设备的密闭化、集成化、智能化与信息化,做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节约化。如:有机颜料拟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工艺与装备的重大改造,建成偶氮、酞菁、杂环各2条生产示范线,通过改造和示范推广,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
传统染颜料工业是高污染行业,早已成为环保部门重点监察对象。新《环保法》实施以来,行业更是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环保挑战。为此,在“十三五”期间,行业要加大环保治理技术的研究,破解染颜料废水、固体废物处理难题。
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染颜料行业应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出口,在产业、投资,产品、贸易、消费结构等因素进行结构性调整,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应围绕重大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品研发支撑水平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使其起到引领作用。一是大力引导优势企业战略重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骨干企业在境内外做大做强,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化运作。二是加快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鼓励和支持建立战略联盟,构建配套合作企业群体和大中小企业相互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提升产业集群的效能。从区域整体来系统思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内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
建立和完善染颜料标准体系也是未来几年行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十三五”期间,相关部门要加大产品标准制修订工作,特别是高端产品标准制定工作,加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制定。同时,要加强制定染颜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染颜料大气、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工程治理规范等相关标准。
五、关注生态安全,打造互联网+平台
各国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市场上禁用或限用化学品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染料出口量超过产量的1/3,其下游主要应用领域是纺织品印染,关注和重视产品生态安全,对推进染料工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有重要意义。
我国染料在生产过程中和最终商品中可能产生或存在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的杂质共约12种:多氯联苯、氯苯/氯甲苯类化合物、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多环芳烃、喹啉、甲醛、有机锡化合物、致癌芳香胺、多氯苯酚、短链氯化石蜡、重金属。
未来,产品的生态安全将会成为提高染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通过技术进步,为下游企业提供安全环保产品及工艺适用性、应用性能和牢度性能优异的产品,才能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
“十三五”期间,染颜料行业将推进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等领域信息化,加快生产全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控制和企业管理信息化、营销领域的信息化示范带动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络系统,实现人力、物力、财力、流转于管理的科学配置;建立外部互联网络,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建立完整的电子商务运作链条,推动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