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其与中海油服油田化学研究院合作开发出新型深水钻井液添加剂,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为加快我国南海的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青岛能源所能源应用技术分所研究员刘志宏与中海油服油田化学研究院研发人员共同开发了页岩抑制剂、低相对分子质量钻屑包被剂和高效防泥包润滑剂三种添加剂。以前国内此类添加剂主要依靠进口,限制了我国海洋深水探井工作的开展。
钻井液的性能优劣主要依赖于各种高性能的功能添加剂。此次研发成功的三种高性能的添加剂突破了深水井钻进面临的作业温度低、泥页岩水化分散、安全密度窗口窄、气体水合物严重等技术难点。其中页岩抑制剂可以抑制泥页岩的水化分散,使泥浆保持良好的流变性能;钻屑包被剂的功能是吸附在钻屑的表面并抑制钻屑的水化分散,使钻屑能保持良好的初始形态并被携带到地面;防泥包润滑剂的作用是在钻头和钻具等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防止钻头、钻具泥包,有效降低摩阻和扭矩,提高钻井时效。
以这三种处理剂为主剂,配合其他功能材料配制的钻井液,具有低温流变性能稳定、抑制性强、润滑性好等特点。其性能分别达到防膨率≥90%,泥页岩滚动回收率≥90%,钻井液润滑性≥80%,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且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已经在南海流花油田等油田成功应用于20余口井,无任何因钻井液引起的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