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外尔费米子”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外尔费米子”
  • www.chemmade.com
  • 2015-07-22 09:54:15
  • 新华网
  •     21日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方忠研究员等率领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具有“手性”的电子态——外尔费米子(Weyl费米子)。这是国际上物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发现从理论预言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都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
        
        科学家把基本粒子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两大类,费米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外尔费米子是德国科学家威尔曼·外尔在1929年预言的。他提出,无“质量”电子可以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手性”,这种无质量的电子被命名为“外尔费米子”。但80多年来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
        
        2012年和2013年,中科院物理所的理论研究团队首次预言在狄拉克半金属中可实现无“质量”的电子。2014年,该团队首次预言在TaAs等材料体系中可实现两种“手性”电子的分离。这一结果立刻引起了实验物理学家的重视,国际上许多研究组开始了竞赛般的实验验证工作。
        
        中科院物理所的陈根富小组首先制备出了具有原子级平整表面的大块TaAs晶体,而外尔费米子就藏身于这种晶体中。随后物理所丁洪小组利用上海光源“梦之线”的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80多年后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
        
        据介绍,具有“手性”的外尔费米子的半金属能实现低能耗的电子传输,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同时外尔费米子也受到对称性的保护,可以用来实现高容错的拓扑量子计算。
  • 文章关键词: 费米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