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行业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www.chemmade.com
2015-07-20 14:55:25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日前,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国际泥炭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会议同期举办了中国首届泥炭产业高峰论坛。与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泥炭产业能够服务于能源、环保、农业等领域,而其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行业秩序,甚至泥炭产品还没有相关国家标准,亟须完善从开采到加工、经营环节的一系列行为。他们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泥炭行业有序发展、科学发展。
泥炭是沼泽地中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积累物,是一种低污染、中热量的绿色能源,被欧州国家用于发电和城区供热,还能够应用于种苗生产、基质栽培、退化土壤改良、污染土地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
据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孟宪民介绍,我国泥炭产业发展历史还不长,目前行业产值规模不大,技术力量也比较薄弱,缺乏专门的行业管理机构担负起行业管理、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能。建立行业组织、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刻不容缓,这已经成为泥炭行业多年翘首以盼的工作。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表示,此次泥炭工业分会的成立顺应行业期待,旨在促进泥炭资源的科研、教学、生产、应用、保护等领域的全面开发利用。而这既是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食品安全、环境治理的需要。
据了解,我国泥炭产业市场潜力较大。目前全国从事泥炭开采和加工的企业120多家,每年生产泥炭和泥炭制品约150万立方米,同时还进口泥炭100万立方米。但由于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目前泥炭行业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对此,孟宪民做了盘点分析,一是技术装备有待改善,我国长期沿用挖掘机垂直开采方法易降低泥炭品位;二是矿产管理政策缺失,受泥炭地与湿地概念混淆的影响,不少地方一刀切地限制泥炭开采;三是运输及税费费用高,泥炭体积大、重量轻,因而运输成本高,同时受到农业市场端点价格制约,泥炭产品终端价格难以明显提升。
泥炭业内企业厦门市江平生物基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江平认为,我国泥炭资源丰富但目前开采技术落后,多数采用挖掘机垂直开采,混杂了矿质土层,裹夹了大量病菌、杂草,导致泥炭质量不佳。而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泥炭开采与利用的技术相当先进,我国完全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综合开发利用国内泥炭资源。同时,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国产泥炭开采、加工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国产泥炭的分级分类标准,以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
面对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孟宪民建议,由于中国泥炭地大多面积狭小,土地占用关系复杂,可试推行切块开采;我国泥炭矿产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的分类管理、合理利用理念,对湿地植被、湿地水文和泥炭积累过程保存完整的泥潭沼泽要坚决保护,对已经退化的泥炭地,应给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颁发开采许可证,将泥炭资源开采、加工等纳入政府监督管理范畴,让泥炭企业通过高技术、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泥炭列入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运输优惠目录,享受相应的运费优惠,适当减免泥炭企业增值税,以促进相关企业快速发展。
文章关键词:
泥炭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