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I此前有过动辄20000~30000元(吨价,下同)的高价位,但今年显现过剩端倪,目前已经跌至13000~13200元。“面对跌跌不休的市场,工厂利润压缩;原本有着高额利润的贸易商也几乎没有生存空间,纷纷退市,TDI市场遇冷。为此,国内TDI生产厂家积极开展自救,纷纷采取减产挺价以及开拓国外市场等举措。当前市场下跌风险基本消除,后市再次大跌的可能性极小,或以弱势盘整为主。”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公司朱处长说。
厂家挺价意愿强烈
在当前的市场价位下,各大TDI厂家的利润率都不高,甚至部分时间段出现了零利润的状态,TDI黯然走过全年上半场。
进入7月,厂家纷纷上调月份结算价格:上海巴斯夫6月TDI结算价格为14300元,其7月挂牌价为15300元,且7月最低限价为14400元;沧州大化6月份TDI各地区统一结算价13900元,7月份打款价15000元,且7月结算价格不低于14000元;福建东南电化6月份TDI各地区统一结算价为13900元,7月份打款价为15000元,且7月销售最低限价14000元。
“国内主要厂家经协商会议后,7月份的挂牌及结算限价维稳,结算限价上调100元。幅度虽然不大,但是向市场传递了厂家挺价的信心和决心。这对于提振市场起到很大作用。”朱处长说。
减产救市成为共识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字:因国家反倾销,TDI行业迎来大发展时期,产能自2010年起扩张了125%.截至目前,国内TDI产能为89万吨/年,但消费量只有60万吨/年左右。昔日一货难求的TDI逐渐步入产能过剩行列,我国TDI已经从“反倾销”走向了“被反倾销”。
“但新装置的上马并没有停止。2015~2016年我国TDI产能增扩计划依然不少,如果均按期投产,2016年后我国的TDI总产能预期能达到149万吨/年。其中万华化学的30万吨/年新增装置引人注目,如果顺利建成并投产,将会对国内的TDI市场格局变化造成明显的影响。”吉林宝源化工贸易公司张经理说。
在此背景下,减产救市、稳定市场也就成为行业的共同选择。据统计,目前上海巴斯夫TDI装置开工率减为七成左右,辽宁锦化装置负荷只维持八成左右,福建东南电化装置保持单线运行。
同时,7月份众多装置的检修计划提上日程。甘肃银光TDI装置7月5日停车检修,时间45天左右;上海拜耳装置6月28日装置开始检修,时间20天左右;沧州大化5万吨和7万吨装置也有本月检修计划;福建东南电化装置视库存情况,近期可能安排停车。
“虽然在高库存影响下,减产和检修对于市场供应影响不会太大,带来的利好作用也不会让市场实现逆袭。但是上述举措,传递出厂家挺价保市意图明显。可以预见,市场会保持基本的稳定,不会出现进一步恶化,价格下跌空间不大。”张经理说。
出口增加缓解压力
5月份出口数据显示,TDI出口量为5300吨。去年开始,国内TDI厂家加大国外市场开拓,依靠价格等方面优势,出口量稳定保持大于进口量。今年进口继续萎靡,前5个月,进口仅为1.12万吨,出口达到2.44万吨。
朱处长说,国内TDI目前主要出口至亚太地区,距离短的优势也尽显其中。特别是印度的需求持续增加,加大对印出口成为可能。这减轻了国内生产厂家的产销压力。
同时,2015年5月1日起TDI从剧毒危化品降级为一般危化品,也给未来TDI市场带来较大变动。它降低了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也降低了物流投资的进入门槛,使TDI流通环节更加活跃,也给生产厂家带来更多的实惠。
综上所述,TDI市场整体低迷难改,但厂家积极救市决心很大,随着厂家结算价格的提高和减产、检修等措施综合发力,虽需求面正处于淡季,但TDI继续大跌风险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