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水稻氮利用效率研究上取得突破
www.chemmade.com
2015-06-10 09:20:36
新华网
氮素是促进作物增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但氮肥大量施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更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储成才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水稻氮利用效率改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成果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施用氮肥超过1.2亿吨,用于治理氮污染的费用巨大。如何在减少氮肥施用的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始终是困扰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难题,而培育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粳稻和籼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主要亚种,而粳稻比籼稻具有更好的食味品质,在中国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储成才团队的科研人员发现,籼稻具有更高的氮肥利用能力。他们从籼稻中克隆出了高氮利用效率基因NRT1.1B,将其导入粳稻品种。在北京、上海、长沙三个试验点进行的田间实验表明,含有籼稻型NRT1.1B的粳稻品种在一半施肥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增产30%至33%,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0%;在正常施氮条件下,增产8%至10%,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约10%。
专家表示,该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水稻亚种间氮利用效率差异的分子机制,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和“绿色超级稻”的培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子模块,在粳稻氮肥利用效率改良上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文章关键词:
氮素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