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从第二十二届磷复肥行业年会上获悉,受产能过剩、基础肥料盈利水平下滑、化肥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等因素影响,今年磷复肥行业面临的转型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企业亟须在思想、战略及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透露,2014年磷复肥行业出现产量增、盈利降的反常现象。在出口政策相对宽松的条件下,磷复肥出口量比上年大增59%,国内产量23.8%用于出口。出口量猛增拉动我国磷肥产量增长,去年磷肥产量1708万吨P2O5,比上年增长3.6%。但在效益方面,磷肥产业却遭遇尴尬:大部分企业在产量、销售收入双增长的同时,利润不增反降,生产基础肥料的大型企业肥料板块基本都亏损。整个行业全年共实现利润213.5亿元,略增1.5%,增幅低于产值增速,而4.04%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也低于2013年水平。
出口量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磷复肥产能过剩的问题。去年,我国
磷酸一铵产能利用率约74.5%,
磷酸二铵产能利用率约79.6%,如果扣除出口产品,产能利用率不到60%。国内市场自给率达到128%,供过于求的现状依然紧迫。在此现状下,我国磷铵行业在产能增长上也呈现新变化:去年没有新增产能投产,原计划上马的项目也推迟了建设进度,一些无法生存的企业加速退出。
去年行业运行困难,今年压力不减反增。除了产能调整、产品升级等常规压力外,环保和市场化进程也将给磷复肥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周献慧表示,新环保法已经实施,磷石膏库存安全技术规程即将发布,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污染防治方面的标准、规范正在制修订中,环境税费改革、生态补偿机制以及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也在研究制定中。这些新增的环保要求基本都涉及到磷复肥行业,要求会越来越严,压力也将逐步增大。
对于企业而言,今年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化肥市场化改革的提速,“三大改变”将直接提高厂家运营成本:今年元月铁路运价调整中取消化肥、磷矿石优惠运价;4月19日发布的《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取消化肥电价优惠;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改革也近在眼前。有国内龙头磷复肥企业负责人认为,以上“三座大山”接踵而来,磷肥企业将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压力。对此,周竹叶强调,这一系列改革将对磷复肥行业生产、经营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行业要从思想上、发展战略以及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