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化产品输欧门槛一再加高
www.chemmade.com
2015-04-18 07:39:51
中国化工报
近日,记者从欧盟委员会官方网站获悉,2015年将有4个REACH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修订案生效,涉及10多种消费产品。自2008年10月28日以来,REACH已累计更新12次,受限物质已达到161种之多。欧盟对高关注度物质的监管范围越来越广,执行也将会越来越严格。不断升级的REACH法规,让我国出口欧盟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产品退回呈高发态势
截至2015年4月7日,欧盟化学品管理署(ECHA)共发布了包含161个高关注度物质的清单,31个授权物质的清单,105项限制物质的清单。如果物质被列入以上清单,则在欧盟市场的流通需要遵守相关要求。国内出口企业经常因为REACH法规的合规问题而遭遇产品退回,欧盟每周的通报中,中国制造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2014年我国出口欧盟的消费品因不符合REACH法规被通报高达301起,比上年增长91.7%。而中国化工报记者从专业从事REACH法规相关服务的杭州华测瑞欧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情况更为严重,仅1月9日到4月3日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就有494例通报情况发生,比去年一年的通报量还多出64%。
玩具等下游成重灾区
据记者了解,上述494例中,国内出口被召回的共计332例,约占67%。受到影响的主要为玩具、电器及设备、珠宝饰品、纺织鞋类等。其中,玩具109例,约占国内出口召回总量的33%;电器及设备58例,约17%;纺织类,尤其是儿童鞋服类,也超过了15%。其他主要涉及的行业为照明设备、通讯及电线包材等。
这些终端产品被召回大都是因为产品中含有过量的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有危害的物质。如2015年3月27日,某企业塑料玩偶美少女因含有DEHP、DBP、BBP等有害物质被要求退回。2015年4月3日,国内某企业生产的保温瓶因内胆保温层使用了具有致癌性的石棉纤维,不符合REACH法规要求被退回。
有害物质由材料引入
经杭州华测瑞欧科技有限公司法规技术专家分析,终端消费产品中含有的这类危害物质主要是由原材料引入的,少部分是改善产品品质而有意添加的。以玩具中的增塑剂DEHP为例,其往往不是由生产玩具的厂商引入的,而可能是生产塑料的上游供应商为了增强塑料的柔韧性而添加的。
专家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企业没有从上下游联动的角度出发,来应对REACH法规,导致有害物质在供应链上流通,从而使得产品的受限类别和领域逐步放大。
以多环芳烃为例,橡胶生产企业熟知橡胶制品需要履行相关阈值要求,在相关的橡胶出口品上,会特别注意高关注度物质的含量问题,保证能够通过REACH的要求。但是企业却忽略了REACH法规对玩具、电器、建材等以橡胶制品为原料的领域的相关要求。而下游企业也没有对原材料内可能含有的受限物质给予重视,从而导致产品出口时受到影响,使企业利益受损。
化企应对难度增加
华测瑞欧总经理陈建认为,随着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及官方执法力度的加大,受影响的出口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受影响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广。此外,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被发现和确定,使得原来业内可能“无罪的物质”也逐渐出现在“黑名单”上,相关的安全阈值也逐渐降低,甚至是禁止使用。作为众多下游领域的材料提供者,这些新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化工企业的应对难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